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2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

现代文阅读Ⅱ

归心似箭

一兵

    她是在大年三十下午匆忙赶到豫北农村婆婆家的。在村口,她被在疫情防控点值班的村支书拦住做了登记,测了体温,不发烧才进了村。

    当她提着行李箱戴着口罩推开那扇油漆斑驳的大门时,系着围裙在厨房的灶台上忙活的婆婆竟然没有认出她。

“妈,我是小敏啊。”

    婆婆惊喜万分,双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小敏啊,看我这眼睛越来越不顶用了,小敏都看不出来了。”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眼睛期盼地向她身后瞅一瞅。

“萌萌没来,疫情这么重,我把她留她姥姥那了。”

“哦,赶快进屋吧。”婆婆脸上掠过一丝遗憾,满脸堆着笑说,“你不是说今年医院忙,不回来了吗?咋没打个招呼就来了啊?”

“我和别人调了个班,今天回来,初二回去。”她说。一进屋,她就看到了墙上挂的丈夫的遗像。她怔了一下,呆呆地看着照片上的丈夫对着自己微笑着。

    丈夫是一位消防官兵。那天也是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做了一桌菜正准备吃,突然接到队里的火情电话。丈夫穿上衣服,女儿急忙绕过桌子跑去抱着他的腿。丈夫抱起女儿亲了一口:“萌萌乖,和妈妈在家不要淘气,爸爸一会儿就回来了。”看着丈夫急切的神情,她走上前,为他把扣子扣上:“萌萌来,让爸爸赶快走,你没看到爸爸归心似箭的样子吗?”

    丈夫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无数次问她,爸爸啥时候回来啊?归心似箭是啥意思啊?她含着泪说,归心似箭,就是遇到国家和人民的紧急大事,急着赶过去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的心情。

“小敏,洗洗手吃饭吧。”婆婆看到她发呆地看着儿子的照片又掉泪了,端着一碗水饺在旁边说。

     她摘下口罩,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掏出一包医用口罩。

“妈,现在外面的疫情非常严重,我给你带了一包口罩,你在家不要出门,如果非得出门,一定戴上口罩,回来后一定要洗洗手。这是一瓶消毒液,这是喷壶,家里多消消毒,特别是院子门口多喷喷。”

    丈夫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婆婆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供他考上了军校。每次丈夫和她谈到自己的身世,就会默默流泪,这时她会给丈夫轻轻擦干眼泪……

    丈夫走了以后,她想把婆婆接到南方自己生活的城市一起住,可婆婆不去,她说舍不得自己养的鸡鸭,舍不得豫北的这个村儿,这个院儿,几分地里的活儿……

    她就每年春节带着女儿萌萌回来看婆婆。每次回来,婆婆总是早早地在村口迎接她和女儿。

“我从电视里看,今年这疫情可严重啊,全国都影响了。咱村的大喇叭这两天也在一个劲广播呢。”

“是啊,妈,全国去了好多医疗队,我们医院可能也要去。”

“工作忙就不要管我了,我一个人在家有吃有穿的,啥也不缺。”

    吃完饭,她看到婆婆正给擦得一尘不染的丈夫的遗像上香烧纸钱,看着婆婆佝偻的身影,望着微笑着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的眼泪又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婆婆走过来。“孩子别哭了,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她抬头看到婆婆没有哭,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

    突然,她的电话响了,单位的……

“妈,我得走了,我们医院组织了医疗队也要去援助,要求我今晚赶到单位,明早出发……”她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急切地对婆婆说。

     婆婆急忙跑到里屋,提了几个塑料袋子:“这是萌萌爱吃的糯米丸子,这是你爱吃的豆包……还有,这红包是给萌萌的压岁钱,我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的新钱,到超市买的红包……”

“妈,你不用给萌萌压岁钱,她不缺钱。这是我给你的一千元钱,你收好了,别舍不得花,想买点啥就买,我得赶紧走。”

     她急切地想赶回单位,突然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贴切含义。她最后看了一眼丈夫的遗像,提着行李箱就向外走。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了她,不让她出村:“不行啊,再急你可能也走不了了,现在出租车、公交车都停了,私家车更不让跑了。”她说明了情况,急得皱起了眉头。村支书接着说:“你别急,你的事确实万分重要,我给派出所说一下试试。”

    一辆警车停在了村口。她提着行李放到后备箱,拉开警车车门坐上了车。

    一直紧跟着她的婆婆急忙走到警车边,拍着玻璃,喊她的名:“小敏,小敏……”

    她急忙落下车窗:“妈,你回去吧,五一节我带着萌萌再来看你。”

婆婆把头伸到车里,伏在她耳际,用布满皱纹的手挡着嘴压低声儿说:“孩儿啊,遇到好的你就再找一个吧,啊,别亏待了自己……”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高祖六年。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单于头曼有太子曰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头曼欲立之。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乃使冒顿于月氏。既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鸣镝, 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冒顿乃以鸣镝自射其善马,既又射其爱妻,左右或不敢射者皆斩之。最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可用,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东胡闻冒顿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氐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东胡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此弃地,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乎,勿与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出者斩,遂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威服诸国。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无论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长征,_____________的“民族脊梁”万里长城,还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它们都展现着中华山河壮美,凝聚着_____________、众志成城等精神文化内核。几大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地域广阔,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也_____________起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发展历史来看,大江大河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脉,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如长江流域拥有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形态_____________,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在湖南,“半条被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广西,湘江战役悲壮辉煌;在贵州,遵义会议改变了历史……跨越大半个中国,超过2000处长征文物散布在沿线15个省区市的广袤的国土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更好地发掘、保护和建设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对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需要现象级的符号来承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着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激发文化认同,展现文化自信,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通过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编织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符号体系和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文明互鉴,提升国内外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