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狮山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3
期中考试
积累运用(30分)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Google将过去37年的2400万张卫星照片汇编成具有互动性的4D体验空间,用缩时摄影的方式,直观且震撼地向我们展示了过去37年里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城市的扩张以及森林的退化。数千台计算机花费了超过200万小时进行图像处理,所有这些计算都是在Google碳中和、100%可再生能源匹配的数据中心内完成的。

    在缩时摄影视频《我们的海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阿拉斯加州哥伦比亚冰川、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冰山巷”、格陵兰岛的冰川覆盖面积不断减少,伦敦、纽约、东京这三座世界主要城市的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约有10%的土地被冰川或冰盖覆盖。海洋和冰冻圈支持独特的栖息地,并通过全球水、能源和碳的交换与气候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几十年来,地球上的海洋和冰冻圈一直在从气候变化中“带走热量”,这对自然和人类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海洋和冰冻地区正在经历迅速的变化,这一变化正在迫使从沿海城市到偏远北极的大量居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快科技”,有删改)

材料二:

    海洋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存在广泛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热胀冷缩,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已经导致1960年至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47毫米!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如果叠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沿岸和小岛屿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海洋变暖为台风/飓风等极端事件增添了“燃料”,使强的台风/飓风更多、极端降雨更多,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

    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海洋垂向分层更为稳定了。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过去60年海洋溶解氧已经下降了大约3%。受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些年珊瑚礁系统屡次出现大规模白化事件。

    受海洋变暖趋势的影响,海洋热浪等海洋极端高温事件不断增多,给海洋渔业、养殖业提出了新的挑战。2018年,发生在我国北方海域的海洋热浪事件给辽宁海参养殖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辽宁圈养海参因高温天气大面积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亿元。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作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虽然这三类生态系统的覆盖面积不到海床的0.5%,植物生物量只占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其碳储量却高达海洋碳储量的50%以上,甚至可能高达71%。

    与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的碳一样,蓝碳也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几年到几十年)被植物活体固定下来的碳。与陆地生态系统存在碳饱和现象不同的是,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土壤中固定的碳可大范围长时间埋藏,因此形成巨大的碳储量。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差异还表现在潜在的土壤碳累积上:陆地土壤富含氧气,能够使好氧微生物将土壤中的碳氧化并返还大气中;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饱和的土壤水环境使土壤保持厌氧状态,进而保持着垂直方向上的储碳。例如,西班牙利加特港海湾的大洋波喜荡海草床和巴西境内有6000年历史的、十几米厚的红树林沉积物,都是巨大的沉积物碳库。

    除了强大的固碳储碳的碳汇能力,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通过减缓海岸侵蚀和保护岸线等方式来保护海岸带。

(摘编自《中国自然资源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粒米的旅行

王太生

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挑着箩筐,担子跌落着亮晶晶的水滴。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这时候,有一尾鱼,“泼剌”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只有这样氤氲的高温,一粒米才开始抽穗。三伏天,农人在水田劳作的姿势,是逆光中的一幅剪影,勾画在以秧田为背景的天空。那些秧苗在咕噜咕噜地喝水,农人在拔草的间隙,坐在树荫下,也咕嘟咕嘟地喝水。随身携带的水壶里,有一层厚厚的水垢。

⑤田埂上,迎面走来的水牛,一对大眼睛怯生生的。农人谚语:鸩眼看人时小,牛眼看人时大。牛的双眸,闪烁的是对土地的敬畏。

⑥一粒米邂逅爱情。这时候,稻田里有蛙鼓虫鸣。感情越炽热,温度越高,一粒米在稻壳紧紧包裹的子宫内灌浆发育、灌浆中的一粒米,阳光下,放在掌心,用手轻轻一搓,是迸裂的、嫩嫩的、青中带玉的包浆。不远处,邻家女孩儿,坐在树下,静静地读着书。

⑦湿热相伴,汗水同行。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大热》中描述,“天地—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处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天太热了!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瓷窑,在酷暑的六月燃烧。何必埋怨天热呢,你看秋天的硕果,其实是在这炎热的夏天孕育。在这样的天气耕耘,田里热得可怕,稻田的水,滚烫、滚烫,像是沸腾了一般,农夫背上的汗,如同被泼了一盆水上去,湿漉漉的……

⑧等到暑热消去,凉风起,农人额头汗珠渐渐风干,秋天到了,梦中稻田,逐渐干涸,大地一片金黄。一粒米,等待收割。就这样,一粒米在时光的旅行中,戛然而止。

⑨告别了稻田,一粒米,脱去薄薄的稻壳,变成晶莹的一粒,又开始了它的另一种旅行,从乡村注入城市。

⑩那时候,父亲在粮店上班。一袋袋的米包垒成粮垛,高高的。我躺在粮垛上,一堆米在身下,有秩序地缓缓游动。趴在粮垛上玩耍的日子,我曾看到装满无数粒米的麻包,上面盖了章,有的还标有印记。有一只麻包,上面写着“新河大队张”。我猜想,这一定是卖这一包米的那个农民留下的,他舍不得经历了一苦夏所收获的这一包米?抑或是让淘米做饭的城里人,晓得这一包米,是乡下一个姓张的人种的?彼此之间,有种缘分。

⑪儿时餐桌上,我经常将一碗饭吃剩一半。外婆见状,不时提醒说,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浪费粮食,响雷打头。我吓得赶紧扒拉干净,故意发出响声,碗底照见人影。

⑫一粒米之旅是一个苦夏之旅,暴雨雷电,等待忍耐,孕育蜕变,都是一个辗转之旅,舟车相继,每个环节都串联起来好多人。

⑬一粒米,喂养了乡村和城市。

(选自2022年5月5日《长江日报》,有删改)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