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二。
材料一 传说贴“福”字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姜太公的老婆也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都不能去。老百姓便张贴“福”字,燃放鞭炮,驱赶“穷神”。
材料二 把“福”字贴在门上,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 “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上。由此可知,春节期间贴“福”字的风俗,至少在南宋已盛行。
材料三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所贴的“福”字必须郑重不阿,从来都是正贴,寓意“正福临门”。
“福”字倒贴的地方,第一处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免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做法是是巧妙地利用“福至”来抵消“福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处是屋内的柜子。柜子上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