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3年九年级历史质量检测(一)试卷

日期: 2025-04-03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材料体现了(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下列诗句中,赞誉张骞的是(    )
A、 七下西洋不辞劳,架起亚非友谊桥
B、 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C、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D、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
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 源于自然灾害
B、 阻碍了民族交融
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 北方财富增长
B、 商品贸易繁荣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自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这个变化过程适应了(    )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需要
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对于亿万普通的中国人,尤其是占90%以上的农村人口来说,从1931年日本大举入侵中国开始,他们的家国观念由传统式向现代意识转变。这说明抗日战争(    )
A、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B、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 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奠定了民族独立的基础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列宁曾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文中的“第一批火种“源于(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北大西洋公约》

非选择题(2小题,35分)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回看历史,会发现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14-17 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是在庄园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它以农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

——摘自《历史学习新视野》

[国家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国与国关系的变化]

材料四: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

[世界局势的变化]

材料六:“冷战”结束后, 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七:这个世界怎么 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