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9708797
日期: 2024-11-23
期中考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孙犁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也要在写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回应中国语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他做了许多富于启示性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切从事写作的人,在语言上要做到这三面功夫:重视人民生活的语言,以它为源泉,为文学语言的主体;吸收中国旧白话文学上的和今天生活不隔绝的语言;从好的翻译学习一些人民能接受的外国进步的语法、新字。”这是孙犁式的融会贯通、雅俗兼顾。所以,一方面,婉约蕴藉、诗化语言是孙犁作品的重要特征,如研究者指出的“《白洋淀纪事》里的故事是诗的小说,小说的诗”;另一方而,口语和诗意并存、生活气息和抒情性并存,他的作品没有因为诗情画意而脱离笔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虽然研究孙犁作品的人,都视语言为重要问题,但孙犁却说,语言问题并不是顶重要的,诚意才是。他在《谈修辞》中说:“通常一谈到修辞,就是合乎语法,语言简洁、漂亮、多变化等等。其实不得要领。修辞的目的,是为了立诚。立诚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在孙犁看来,不讲“立诚”只讲语言,是偏废。文学就像明镜和清泉,不能矫饰,“从事文学工作,欲求语言文字感人,必先从诚意做起”。孙犁作品能够立得住,首先在于他的写作是诚恳的、无藻饰的,灌注着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风格从来不是单纯形式的问题,它和作家的思想、作家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孙犁语言风格从青年时期的“清荷”走到晚年时期的“淡菊”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晚年孙犁对人生的通达,化作文字上的老辣,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语言风格和审美特色,不仅成就了孙犁作品的有嚼头、耐读耐琢磨的特点,也使孙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刘绍棠、韩映山、丛维熙、房树民等人学习孙犁,专写农村人物,注重优美抒情,让“荷花淀派”声誉鹊起,使其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上世纪80年代初期,铁凝、莫言、贾平凹等写作者初涉文坛,也都受到孙犁的影响。正如铁凝在《怀念孙犁先生》中所说:“引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审美层面的魅力,去琢磨语言的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力量和奇异神采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

孙犁在文学上寄托了自己的真诚追求,“小说是美育的一种”“文学必须取信于当时方能传信于后世”。他是这样思索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光阴流转,社会变迁,孙犁的作品价值和文学魅力长久地吸引人们去回味发掘。把目光投向人民生活的深处,写出更多像白洋淀一样的大地故事,展现时代新人的美与风采,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学的文脉,这是我们对前辈作家最好的纪念。

(摘编自刘卫东《把目光投向人民生活的深处》)

材料二:

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和艺术旗帜。孙犁的小说和散文都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关于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概念的提出,最早的代表论文是艾菲《论“荷花淀派”的艺术变迁》。大家对这一流派的真实存在表达了大致相同的看法,即“草色遥看近却无”。大家的共识是中国文坛需要这个流派,这从一个侧面肯定、强化了孙犁风格的文学史意义。袁振声《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一文,在“诗的小说”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孙犁小说的抒情性特点,将这种抒情性归结为:情真意切、情思细腻和情趣浓厚;在情与景的结合上追求一种绘画美,在情与理的结合上追求一种理趣美。

孙犁一直以小说、散文并重。进入新时期以来,孙犁以写散文为主,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等,以其内容的丰富和文体的多样,对当时的散文观念形成了冲击,博得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晚华集》既保持了原有的清新明丽、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又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孙犁的散文所显示的是一种平易自然的美,朴素深沉的美,是一种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有着独特的色调和情韵:画面恬淡如水墨画,情真意切如抒情诗,语言清新如朝生秀露,思想浑厚如陈年纯酿。

苗雨时先生在《荷花淀派综论》中,结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典型塑造的“景物一体”和优美洗练的话语形态等,高度概括荷花淀派的精髓--广泛地观察现实生活,了解和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带着希望改变世界的伟大理想;在作品中,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刻画、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对人的命运的终极关怀。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优秀作品,就具有这种穿越时空的高远精神境界和永恒艺术魅力。

(摘编自周纪鸿《孙犁和“荷花淀派”的永恒魅力》)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尖利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不时还可以听到一声从乡下人结实的胸脯里发出的大笑,或者系在墙边的母牛的一声长哞。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遣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向身边吐了一口唾沫,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乡长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 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截。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 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丢脸。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于太公曰; “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之而已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 ·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 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 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鸠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

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 ”上问其故。对曰;“诏书数下端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上颔之。

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表,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表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获,朕甚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类
选择题组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