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孤独的庄稼
赵 新
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也不知道是谁丢下的种子,也不知道那颗种子什么时候破土发芽,也不知道那棵苗儿谁给施肥浇水,也不知道谁给呵护和照料,那棵庄稼蓬蓬勃勃长起来,枝繁叶茂,威武高大;现在它已经抱上娃娃了,仿佛当年女人有孕在身。赵庄稼喜不自禁,更加心疼它。
沟里村的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赵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
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那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日子过得很舒服,很滋润,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一颗心吊在肚子里,嘣嘣乱跳,七上八下。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外地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野草长得天来高,怎么没人心疼呢?你也买着吃,我也买着吃,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光了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
他去问村委会主任。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作杞人忧天哪!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吃,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里有钱,你永远会有饭吃!
他说: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
村主任说:你真是,这还用怀疑吗?
他不服: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
村主任说: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你要不是我亲姑父,能挣上那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吗?你让别人好羡慕好嫉妒啊!
他胡乱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
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老汉悄悄地发自肺腑地赞赏那棵庄稼:野种,你怎么长出来啦!
老汉拍手击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的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把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成了一摊绿色的汁水。
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激动而又兴奋地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
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
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
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了赵庄稼家里,伸手递上去一支香烟。
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
村主任说: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
老汉说: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不是就我一个人吃饭!
村主任说: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那棵玉米,是你的吗?
老汉放下饭碗:这还用问吗?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
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
村主任说:姑父,你把那颗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孩子聪明啊,他知道这个时候煮出来的玉米又鲜又嫩又香又甜最好吃!
老汉的心猛地一抖:那可不行。你到别处找去吧……
村主任笑了:怎么会不行?你应该知道,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儿找啊?
老汉说:不行就是不行!那穗棒子我要留下做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
村主任说: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
老汉说: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你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
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鼓舞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
老汉想,快了快了,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
老汉想,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
老汉想着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老汉是自己笑醒的。
笑醒了,天亮了,那棵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
没了娃娃它就越发的孤独了,它也好像种庄稼的赵庄稼。
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
老汉说: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一早丢啦,你不知道吗?
文本二:
浓郁的乡土情结
杨晓敏
赵新作为一个有多年创作经验的老作家,在数以百篇计的乡村题材小小说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不俗的创作实力。赵新在小小说创作中多用传统的写实手法,语言是朴素的,笔下的人物也多是朴素的,这种朴素所传达出的平和坚韧的力量,使他的作品在当下略有些浮躁的小小说写作中,凸显出一种独有的风格和魅力。他的表达方式常以婉讽或善意规劝为主,旁敲侧击,多有训诫而不是斥责,很少把对象直接放在对立面上来做极端化处理。这种悲悯的文风你很难分辨出是文中主人公的立场站位,还是老作家赵新的人文精神。
赵新对土地、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切的关注。他的小说人物是从村子里那些茅屋瓦舍中走出来的,是从阡陌纵横的田间走出来的,那些人物的身上散发着泥土的味道,散发着小麦或高粱的清香,他们一个个鲜活而生动,多姿多彩,参差错落地站在那片大平原上,把那块土地装点得生机勃勃。仔细阅读,会发现赵新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行进中塑造完成的。上访途中,田间地头,推一车菜赶集,赶一群羊上山,或在家锅碗瓢盆、家长里短,不知不觉中,人物开始产生故事,发生诸多联系,渐渐生动鲜活起来,仿佛居家过日子一样从容,而读者的兴趣和思绪却在掩卷后延续。这种小说结构显得饶有趣味,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