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内容节录
衣服冠履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言语步趋
“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读书写字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杂细事宜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①国无人莫我知今,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分,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博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做尽还复来。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平阳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始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工商业发展迅速,都市繁荣,市民文化娱乐生活日益丰富,雕版印刷技术逐渐成熟,都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了木版年画的产生。金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印刷业,平阳在官府的管理和扶持下成为雕版印刷的中心。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精神层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小说、戏曲、绘画等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为木版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晋南人贴年画是“多多益善”,可以说,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令人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木版年画受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平阳木版年画的保护工作陆续恢复,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道阻且艰。
——摘编自尉英普《平阳木版年画的发展与传承》
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辩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
——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
——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