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1-22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礼乐之“结盟”,肇端于夏商,而大成于西周的礼乐制度,其一体性之论述则在春秋战国的儒家那里获得定型。在传统儒家经史子集或“六经”“六艺”的人文知识体系中,礼乐在理论和精神上的一体性远大于差异性。历朝历代在国家层面的演礼典乐之实践,更加深了这种礼乐论述的一体性,而那些俗乐,亦多渗透着礼义的精神而具有“礼乐”的性质。要而言之,传统礼乐在国家制度层面有其一体之实践,在文化思想层面有其一体之论述。

自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人开始以西方的学科观念和方法重新阐释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礼与乐逐渐分离。其中,乐因为符合现代艺术和美学观念而被纳入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而礼则因为其内涵过于丰富、外延过于宽泛,且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被一部分启蒙思想者指认为“吃人”的礼教,与现代美学所定位的自由价值相违背,而被美和艺术排除在外。自此以后,近现代学人对传统礼乐的研究,或者特别强调其形式上的审美价值,或者只是将礼分解为宗教、政治范畴等,儒家礼乐的一体性论述被彻底切割。

中国传统的乐其实包含现代所谓诗歌乐舞,在现代学术视野中被看作审美和艺术的对象,已被“理所当然”地纳入美和艺术的研究范围。而对于礼,从美学和艺术学视野所做的接引却没有那么顺畅。但近现代一些具有西方学术眼光和观念自觉的学人,却在这方面做了巨大努力。这些学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侧重于礼仪与主体的情感关系,即礼作为情感的表现和对情感的教育;另一种侧重于艺术客体,侧重于礼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当然二者之间又总是交合在一起的,很多学人在两个方面兼而有之。

中国传统的礼具有多侧面、多层次的含义。其中,礼容、礼数、礼节等,是礼的最基本含义。从美学观之,这是一套感性的符号体系,即于周旋揖让、俯仰进退中呈现的优美言行,这就是美。以此为背景,礼还有礼义、礼制、礼秩的含义。这个含义的礼,就是所谓抽象理念和秩序,它更倾向于善。在美学意义上,中国传统之礼,就像乐一样,可被视为一种传达理念的美感形式,一种表现情感的艺术,这是礼乐在现代学术视野中获得一体性的基础。

礼是一种音乐化的举止行动,在一些典礼中常常需要配乐;而在乐的演绎中,也有着礼的理性精神的渗透与节制。以此为背景,礼作为一种美感形式乃至艺术,像乐那样被纳入美学领域,这只是作为礼乐一体性的现代重构的基础。而在现代学术视野下论述礼与乐的相互渗透与涵摄,则是重构礼乐一体化论述的关键所在。

在从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着眼去探究传统礼乐时,也有很多现代学人习惯于把礼视为单纯的伦理规范,将传统的乐视为单纯的审美艺术。由此,传统礼乐向现代的转化,就不是一种“无缝的对接”,而是产生了深深的断裂。在此,传统礼乐的内在一体性被割裂开来,而成为两个几乎不相关的领域,这就遮蔽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历史本然。

传统礼乐的内在一体性,在现代美学看来,就是艺术和审美的政治道德化、政治道德的审美和艺术化。从现代美学的角度,阐释礼乐中艺术与道德、审美与政治的深刻关系,是对传统礼乐的内在一体性进行现代重构的核心所在。在这里,传统礼乐都是美善一体的,都是既艺术且道德的,是一种崇高的审美形态。但是就礼乐之间的相互渗透涵摄而言,礼更多是政治道德的审美和艺术化,乐更多是艺术和审美的政治道德化。

(摘编自易冬冬《礼与乐:中国文化内在的一体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它只有大约1.5千克,但却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人类的大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是怎么工作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尤其是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也因此让脑科学成了科研热门中的热门。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推动第四次科技革命走向深入的重要力量,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但是,因为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了解有限,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研究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脑科学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当然,其中也包括影响人脑健康的复杂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类似的重大脑疾病,还包括幼年期的自闭症、智力障碍,成年期的抑郁症和各种成瘾行为。目前,这些重大脑疾病已经成为患者本人、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沉重负担。那么,这些脑疾病是怎么产生的?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能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疾病?而未来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脑科学专家研究回答的关键问题。

脑科学研究除了对防治脑疾病有决定性意义外,还能帮助我们开发出更接近人脑的智能,为人类服务。“脑机接口”,也称作脑机融合技术,就是通过芯片和传感器,用大脑控制各种设备,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方向。2020年8月,马斯克的公司成功将芯片植入猪脑,芯片能够感应温度气压的变化,能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能通过发送信号刺激大脑神经元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2021年4月,马斯克的公司又实现了猴子用“意念控制”光标打游戏。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不仅能治疗大脑损伤和缺陷,还能大大提升人类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脑机接口的应用相当广泛,脑机接口有两类;一种是非侵入式的,一种是侵入式的。用脑电波的,就是非侵入式的。这种非侵入式接口非常有用,比如从脑电波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另外一种是侵入式的,侵入式的就是直接把电极插入到大脑皮层。侵入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大脑的反应,知道是哪个区域做出来的反应。侵入式的电极在医疗方面用途也很广。

有些脑机接口是闭环式的,可以调控大脑功能。比如可以非侵入式地记录脑电波,观察一下脑的状态,然后做反馈脑刺激,让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进入清醒状态,都很有用。睡眠有问题的人很多,即使吃安眠药都没效果,这种脑机接口的调控模式,就可以成为帮助睡眠的工具。还有长途驾驶时,可以通过观测司机的大脑状态,及时做出提醒,这样使司机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类脑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也会遇到很多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别人的大脑,可以电刺激,可以读别人的大脑,谁有权来控制这个?父母可不可以对孩子做这个行为?医生什么情况下可以调控患者的大脑?这些行为都要有伦理标准。

现在研究大脑,研究脑疾病,研究各种药物治疗、各种康复手段,都是要修复大脑,保护大脑。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增强大脑智能。但也存在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就可以跑得比别人快,这个就是不被允许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什么职业。现在的大公司,都想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以前的机器人都是做一样的工作,就是做装配,现在出现更强的机器人,很多人就被替代了。大公司当然愿意用机器人,因为省钱,机器人可以一天工作24小时。那么,社会上就会出现失业问题,而每个国家面临的情况又不一样,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发展类脑人工智能要面临的问题。

假如有一天,真正跟人差不多的一群机器人出现,这群机器人有自我思考能力,那时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社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这可以算是伦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要设计出一种模式,将来发展出来的人工智能,通过管控,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而不会有危害,这是未来制定标准时需要把握的方向。

近几年,全世界掀起脑科学研究的浪潮,这个浪潮在欧美、日本都推动了国家性的脑科学计划。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过去几年中也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推动中国脑计划的启动。中国脑计划相比其他几个国家的脑计划会有所差别。我们聚焦多方面,包括脑科学现在一些基本的问题、脑疾病的诊断治疗、脑启发的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都在脑计划范围之内,而且这个脑计划配合的是中国中长期科学的战略规划,计划是到2035年。内容的主体是做基础研究,就是做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要知道大脑的环路,知道它的功能,也要知道大脑的发育是怎么进行的。在这个基础主体之外有两翼,也就是“一体两翼”,“一翼”是希望能够研发出各种脑机接口,比如用大脑的信息控制机器,就是调控大脑信息的技术;能够研发出新的计算方法,人工智能研究中机器学习的方法是关键,希望能够开发出类似人脑的机器学习的算法,还有各种类似人神经元、神经网络的器件,以及各种智能体、机器人等。另外“一翼”,就是脑疾病,有了认知功能的基础,就可以对很多和认知相关的重大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在还没有发病之前,能够发现各种指标出现变化,就可以及早干预很多疾病。像退行性的疾病,发展到后期就很难治,早期干预是最好的模式。这需要进行很多临床大数据收集来作为研究基础。

摘编自蒲慕明《我们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

文学类文本阅读

无灯的元宵

晓苏

正月十四一清早,龙儿就搬了把椅子坐在门口土场上看书。正月十五学校举行数学大赛,他的老爹龙大蛟要他夺第一。隔壁的雀雀也起床了,坐在自家门槛上在看书。他俩是同班同学。

雀雀的爹盛八米在他家门口劈柴。雀雀放下书跑去抱柴。盛八米说:“雀雀,你给我看书,你要夺第一。”雀雀回到门槛上拾起了那本书。

龙大蛟从竹园回来了。手里拖了三根竹子,又粗又长。这油菜坡过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门口挂灯笼,困难的人家挂一个,快活的人家挂两个、三个……

“龙儿,我要编三个灯笼哩。”龙大蛟突然说。

“编三个灯笼做啥?”龙儿问。

“你明日夺了第一,我送你一个灯笼。”

“要是夺不到呢?”

“怎么能夺不到?我龙大蛟在油菜坡哪一项不是第一?”

龙大蛟边说边破竹子。龙儿觉得破竹子的声音很像放鞭炮,于是就想起了正月初一放鞭炮的情景。

天不亮,龙大蛟就把一家人从被窝里喊出来。龙大蛟站在门口正中央,龙儿和妈站在龙大蛟两旁。龙大蛟手举一根长竹竿,鞭炮缠在竹竿上很像一条蛇。隔壁门口这时有了动静,雀雀他们也要放鞭炮了。

“龙儿,点火!”龙大蛟说。

龙儿赶快划了根火柴。风很大,火柴被吹熄了。龙儿又划了根火柴,终于把鞭炮点燃了。龙家的鞭炮是油菜坡第一个放响的。

“差一点儿落后了,落后了多丑!”龙大蛟说。

他仰头望着鞭炮,独自笑着。龙儿觉得他爹笑得如鞭炮火花那么灿烂。竹竿上的三千响鞭炮不剩几个了,雀雀家的鞭炮还在啪啪响着。龙大蛟就急忙朝龙儿挥了下手:“赶快把那挂鞭炮拿出来。”第二挂鞭炮刚响了一会儿,雀雀家的鞭炮就停了,以至油菜坡四处的鞭炮声都已平息,只有龙儿家的还在炸。龙大蛟无比兴奋。

“村长。”盛八米喊龙大蛟。

“新年好,八米。”

“你的鞭炮真多。年年第一!”

“嗯呵。”

“你到底是村长。”

天空还黑乎乎的。龙大蛟与盛八米在黑暗中对话。盛八米转身走了。龙儿的眼睛跟着盛八米的背影走了很远。龙大蛟瞪了龙儿一眼。“看你的书吧。”他咬牙切齿地说着。土场上的鞭炮屑还没扫。龙大蛟说“鞭叶”铺在土场上很好看。可龙儿这时发现鞭叶很像打了霜的柿子树叶。龙儿陡然就想起了三十晚上的事。三十晚上,龙儿在雀雀家玩到很晚才回来。龙儿回到屋里,看见龙大蛟正坐在火坑边上烤鞭炮,说:“雀雀他爹也在烤鞭炮哩。”

“盛八米买了多少鞭炮?”龙大蛟突然问。

“三千响。”话音落地,龙大蛟猛地站起来,就像被蜂子咬了一口似的不自在。“盛八米他有三千响?”“盛八米也买了三千。”龙大蛟喃喃自语。说着,从墙壁上扯下了黄大衣。

下半夜龙大蛟才回家。龙儿看见他怀里揣着一盘鞭炮。寒风把龙大蛟的脸吹得惨白惨白的,嘴里却还哼着快活的小调调。龙儿觉得龙大蛟是个怪东西。

雀雀这时走到龙儿身边来了。龙儿看见雀雀手里拿着书。

“龙儿,我问你一道题。”

雀雀的成绩没龙儿好。龙儿总是第一名。龙儿一看那道题就很眼熟。他前几天做过这道题,这是一道很难的题。

“这道题只能用勾股定理才能证出来。”龙儿说。

雀雀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懂了,很感激龙儿。

“还有不懂的吗?”龙儿问。

这时,龙大蛟在堂屋里喊了一声:“龙儿,你进来。”龙儿便进了堂屋。

“喊我做啥?”

“你不要帮雀雀做题。”龙大蛟小声说。

“为啥?”

“你要夺第一。你这个傻瓜!”

龙儿独自坐在木椅上。他老想着龙大蛟刚才对他说的话。龙大蛟真是个怪东西。

“雀雀,我有句话跟你说。”

“啥话?”

“你明日一定要夺第一。”

龙儿说完就转身往回走。他看见盛八米在屋旁破竹子。他想盛八米可能是自己要学编灯笼。龙大蛟已糊好两个灯笼。龙儿进到堂屋时,他正开始糊第三个,依然把屁股高高地撅着。

“我说你只糊两个灯笼就够了。”

“为啥?”

“我想我明日夺不到第一。”

“胡说!”

“不是胡说,我有预感。”

“预感个屁!夺不到也要夺!”……龙大蛟像是在跟龙儿吵架。龙儿感到他就像一头老虎。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龙儿到学校去了。午饭过后,龙大蛟就巴起眼睛盼龙儿。傍晚,龙大蛟看见村口出现了两个黑点。他断定是龙儿和雀雀。可是龙大蛟一看见龙儿和雀雀就扑通一声从石坡上蹦下来了,因为他看见龙儿手里空空如也,而雀雀手里却抱着一块闪光的匾。

夜幕在油菜坡隆重地展开了,家家户户就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油菜坡霎时变成了灯的世界。然而,龙家的门口却一片漆黑。龙大蛟睡在床上,三个新编的灯笼还放在堂屋里没上蜡烛。

“我们也该挂灯笼了。”龙儿的妈说。

“挂个屁!”龙大蛟陡然这么骂了一句。

“怎么啦?”

“龙儿不是我龙大蛟的种!”龙大蛟又骂了一句。龙儿没在意龙大蛟的话。他像鸡一样快活地跑到了门口土场上。他看见雀雀门口挂着两个灯笼,盛八米和雀雀正站在灯笼下笑。龙儿觉得盛八米和雀雀笑得很好看。“幸亏雀雀昨天问了那道题。”龙儿突然想起了试卷,试卷中正好出了那道只能用勾股定理才能证出来的题。可龙儿没做这道题。龙儿不想夺第一,为什么?他也说不清。反正,这个元宵节,龙儿家的门口是不会挂灯笼的了。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

高宗绍兴六年十二月,左司谏陈公辅请禁程氏学,从之。先是,崇宁以来,禁锢元祐学术。帝渡江,复尊尚程颐之学。至是,公辅上疏,言其弊害。七年五月,胡安国闻陈公辅请禁程颐之学,乃上疏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夫颐于《易》,因理以明象,而知体用之一原,于《春秋》,见于行事,而知圣人之大用。诸经、《语》《孟》,皆发其旨,而知其入德之方,则狂言怪语,岂其文哉?孝弟显于家,忠诚动于乡,非其道义,一介不以取予,则高视阔步,岂其行哉?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颢及其弟颐,关中有张载,皆以道德名世,著书立言,公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之。及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愿下礼官,讨论故事, 加之封爵,载在祀典。”疏入,公辅论安国学术颇僻,安国遂辞召命。

孝宗淳熙十五年六月,除朱熹为兵部郎官。先是,熹以周必大荐为江西提刑,入奏事,或要于路曰:“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熹曰:“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及入对,上迎谓之曰:“久不见卿,卿亦老矣。渐东之事,朕自知之。今当处卿以清要,不复以州县烦卿。”奖谕甚, 遂除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林栗与熹论《易》《西铭》不合,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今采其虚名,俾之入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而熹闻命之初,迁延道途,邀索高价,门徒迭为游说,政府许以风闻,然后入门。既经陛对,得旨除郎,而辄怀不满,傲睨累日,不肯供职。是岂程颐、张载之学教之然也。望将熹停罢,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帝谓栗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乃命熹依旧江西提刑。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