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文本一】
守护好我们的“文化家底”
梁晓声
①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已播出至第五季,制作水准较高,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
②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③《经典咏流传》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何以传承?如何创新?文化如洋流,自有其规律,自有其势能。文艺创作者需要做的,莫过于“因势利导”。《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节目形态,让古典诗词更具亲和力。
④近年来,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⑤当下,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文化传承、创造和发展领域,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新的保护传承成果让人欣慰,但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空间。比如,还需要更加深刻地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应只对传统节日进行娱乐性、浅表化的表达,还需要从更加生动多元的角度阐释文化内涵。其他一些传统文化也存在被浅表化阐释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内涵,其次是要在古今之间实现“搭桥”“联心”“融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需要创作更多好节目,把具有当代价值、普遍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并展示出来,实实在在地培厚当下的文化根基。
⑥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就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事实上,那些优秀传统文化,本就鲜活地存在于日常生活。崭新的文化图景与地道传统的“中国味”,可以相得益彰、互相成就。优秀传统文化完全能够实现“曲调高”但“和者众”。
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丰富和充盈文化源流,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创造新的辉煌。
(选自2022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文本二】
博物馆,为城市发展注入力量
张颖岚
①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探寻一条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发展路径。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文化地标与城市名片的博物馆,将为城市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而城市也会使博物馆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博物馆是保存人类创造力与历史记忆的宝库。透过博物馆,我们可以“一眼千年”,感受悠长文脉经久不衰的魅力。此前,国家文物局提出,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等地建设“博物馆之城”,推动博物馆集群式发展。“博物馆之城”,不仅在于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博物馆的绝对数量,更重要的是实现博物馆与城市发展的有机互动。
③博物馆是城市的大学校。作为公众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可以通过与学校、图书馆、科技馆合作,以及与社区和市民的联系,形成辐射性的教育网络,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能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人们感知世界万千气象的课堂,并以灵动鲜活的方式走近公众,让市民通过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增强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获得感。
④博物馆也是增进公众对城市情感认同的重要媒介。每一座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性格,这些经由历史积淀与地域熏染的文化特质,是彰显城市魅力、聚拢人才资源的重要因素。北方的博物馆,往往恢弘大气,南方的博物馆,大多温婉秀美,仅从各地博物馆的外观设计,就能够感受不同城市的风格与韵味。而丰富多样的藏品、别具一格的展陈,更诉说着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故事,徜徉其中,如同与历史相遇。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凸显着城市的气韵,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城市的独有魅力。
⑤博物馆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空间。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博物馆既像一片“文化绿洲”,给人们一处宁静、放松的场所,感受文化浸润内心的充实 , 又是交流情感、分享感悟的空间,置身其中人们得以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⑥“博物馆之城”的理念,也意味着博物馆是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除了由博物馆各类文化活动产生的经济收入外,博物馆还以其文化附加值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使城市或地域增值,并以优越的文化软环境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