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9766349
日期: 2024-11-22
期末考试
积累运用(30分)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壶口瀑布(节选)
(梁衡)

①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控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遇。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徐鲁)

①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县政协的同志就告诉我说,谢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我在心里难过了好些日子。②有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划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那时候都称他为“老谢”。

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

⑤我当时在与嘉鱼县同属咸宁地区的(后来划归了黄石市)阳新县文化馆工作,自然也全力参与了阳新县“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嘉鱼县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了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了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

⑥我记得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里的人,谁也不知他是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

⑦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夜里走路,一根绳子上拴着两人,活像“耍猴儿”。

⑧有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想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回去还不是光棍一条?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

⑨杨鹏说的是事实,老谢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却一直是个单身汉。他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

⑩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了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了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好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了20 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

⑪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⑫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的人了,又是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了。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

⑬大半生的基层文化生涯,可谓阅人多矣,受人冷落、遭人白眼的境遇也委实不少。可他又常常为了事业而宠辱皆忘,乐此不疲。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

⑭他跟我讲,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当时的县委领导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⑮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⑯老谢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和大度的人。当他满头华发,背着铺盖,翻山越岭跋涉在嘉鱼乡间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同志的工作,还受到过原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湖北省首届民间文学“屈原奖”的领奖台上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姿。而当他俯身在昏暗的台灯下,铁划银钩地批阅着一篇篇来稿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大批年轻的文学作者已从他编辑的文艺小报《蜜泉》上起飞,像山雀子一样飞向了全省和全国。不用说,老谢就是帮着他们“打过背包”、扶过他们踏上“战马”的人。

⑰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这使我想到,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

作文(50 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