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1-21
月考试卷
单项选择题(共16题,48分)
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使工人离开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进入新的工厂中心。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都推进了奴隶制度的废除。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为应与西方社会和平相处,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削弱对手、壮大自己,并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而后斯大林废除新经济政策,采用高速度工业化、全盘农业集体化,以便使苏联在最短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但由于计划经济下的多种政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变动和激荡,这种政治体制在斯大林逝世后几十年中都未得到根本改变。此外,斯大林与美英两国大搞“实力外交”,并试图通过经互会等组织控制东欧国家,严重违背了列宁的国际主义原则。到了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领域的建设,扩大了集体农庄和自营农场的的自主权,试图以经济杠杆带动生产发展。但由于大规模垦荒、与美军搞军备竞赛,使苏联进一步陷入危机。直至戈尔巴乔夫,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后,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

材料二 由于俄罗斯旧版历史教科书出现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等对历史事件的诋毁性解读,成为各种势力煽动反俄情绪、鼓动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工具。因此包括广大民众在内的阶层提出“重新审视苏联历史”这个命题,在2004年4月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对列宁的正面评价在民众中仍然超过55%以上,对工业化也产生了新的评价。为了治理历史教科书乱象,普京继前两次任内干预历史教科书,在第三次任职时提出编写统一历史教科书问题,其中包括2003年取消“抹黑”历史的教科书、2009年成立直属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行为的委员会”。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应进一步在欧亚经济联盟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历史教育空间,强化这些国家间历史与文化联系。

——摘编自吴恩远《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的反思》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