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2023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题(二)

作者UID:11479800
日期: 2024-11-22
高考模拟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近几年,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正加速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倍增作用。数字化转型就是数字经济中的产业数字化部分,也是另外一个术语——数实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俗来说,其就是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结构、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化变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数字化转型正面临数字化人才短缺的巨大挑战。国内某知名调查机构发现,数字化人才缺乏成为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最大的阻碍。一方面,有些企业领导缺乏数字化思维,不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往往错失市场良机,乃至企业破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和应用经验,不能有效地将新兴技术融合到业务发展中。这些人才短缺问题极大阻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化转型发展正改变着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尽管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已经加强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发展,但数字化人才仍然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化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超1000万人。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这一缺口将持续增大,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史爱武《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促进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有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可以引领下一次全球变革浪潮”,这是因为,  “迎接变革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新能源的推广、数字化的生态互联网建设等等,都不是依靠一个个公司单打独斗完成的,国家力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中国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显著的制度优势,能够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进行顶层设计,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无论是消费互联网还是工业互联网,都可以找到丰富应用场景与坚实的上下游支撑,有利于摊薄投资成本;中国具有海量数据资源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网民规模和研发人员总量全球第一,数据挖掘和数据开发潜力巨大。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形成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李拯《以数字中国构筑发展新优势》)

材料三:

数据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我国数据市场的稳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前不久,工信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作出明确部署。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数据安全产业应突出创新驱动。对数据安全产业来说,创新既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也是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助推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能。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算法黑箱等安全性问题,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找到应对办法。《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大数据场景下数据滥用分析、隐私合规检测等技术;同时,加强数据质量评估、隐私计算等产品研发。除了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方面紧跟甚至引领全球数字技术前沿趋势,还要在运营模式和商业服务种类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数据安全产业应用场景。

(摘编自陈兵《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安全底线》)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捡麦穗

张洁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不熟悉捡麦穗这回事呢?

或许可以这样说,捡麦穗的时节,是最能引动姑娘们幻想的时节。

在那月残星稀的清晨,挎着一个空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捡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

唉,她还能想什么。

她拼命地捡哪、捡哪,她把这捡来的麦子换成钱,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她们把这些东西,偷偷地装进新嫁娘的包裹里。

不过,真到了该把那些东西,从包裹里掏出来的时候,她们会不会感到,曾经的幻想变了味?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是他们在捡麦穗、扯花布、绣花鞋时幻想的那个男人吗……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心情了。

这又算得了什么,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的幻想,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失去的梦?

当我刚能歪歪咧咧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捡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太大,老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捡满一篮子,因为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篮子里的麦穗,便重新掉进地里。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捡

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捡麦愁做啥?”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胧眉贼眼地笑了,还向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挤了挤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堆呀!”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他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额上的皱段,一道换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长长的白发,在他剃成非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后脑勺上的白发,也随他的笑声一起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急得要哭了。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开嘴笑了:“你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答应着我:“莫愁,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啊哒?”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啊哒,就歇在啊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啊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说:“来看看我的小媳妇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的男人。

我渐渐长大了,到了认真捡麦穗的年龄。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的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这时,我真有点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估摸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

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性糖的老汉,他告诉戎,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皱皱巴巴、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二〇一O年修订

(选自王安忆选编《给孩子的故事》,有删减)

文本二

《给孩子的故事》序(节选)

王安忆

……我们大人有什么比孩子更优越的认识?相反,我们还需要向他们学习,借用现在流行语,他们可称之"素人",还未沾染俗世的积习,一颗赤子之心。……将一大堆篇目挑进来,摘出去,摘出去,拾进来,渐渐地,方才知道要的是什么。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

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子产为政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已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

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崔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崔苻之盗,尽杀之,盗稍止。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泣,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移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名相。②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干公时执掌国政。③丘赋;郑国军赋制度。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