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安徽省芜湖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9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 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 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 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 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D、 非洲地区影响世界各文明发展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 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 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 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 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生铁产量的增加与“动力革命”密不可分
B、 生铁产量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 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

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波三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五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1—1960 年

1961—1970 年

1971一1980 年

1981—1987年

1988—1990年

日本

8.0

10.6

4.9

3.8

4.7

美国

3.3

3.9

2.8

2.7

2.8

联邦德国

7.3

4.6

2.8

1.5

3.1

法国

4.8

5.6

3.7

1.6

3.1

英国

2.8

2.8

1.9

2.5

3.1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物价年增长率(%)                                                                                                      

国家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美国

2.0%

2.3%

6.6%

日本

2.9%

5.4%

9.6%

联邦德国

1.0%

2.4%

5.0%

英国

4.3%

3.4%

12.4%

法国

6.1%

3.9%

8.7% 

材料三: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

——以上摘编自高丽娟、王川《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