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B卷】第四章 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 2025-04-09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某同学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发烧,医生初步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在其中发育成熟
B、 扁桃体中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吞噬、呈递抗原
C、 扁桃体肿大是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引起的
D、 可通过核酸检测排查该同学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唾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 浆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B、 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巨噬细胞
C、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的对象。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S中的抗体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其凋亡
B、 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C、 乳腺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变为乳腺癌细胞
D、 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言“茶乃百病之药”。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白茶中的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内的吞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吞噬抗原的作用
B、 机体内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 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D、 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产生抑癌基因
下图为部分机体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结果
B、 图中③对④的调控,只能通过直接控制④中某种器官或细胞的活动实现
C、 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D、 若图中①表示某抗原,则可被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B能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
B、 细胞E诱导细胞F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 细胞G通过胞吞的方式特异性识别并摄取病毒
D、 图中存在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为G和F
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
B、 细胞毒素与特异性抗体相结合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C、 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D、 溶酶体破裂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
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课题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具体如下:

第一组:给小白鼠注射外毒素,并及时注射免疫血浆。实验结果:小白鼠存活。

第二组:给小白鼠注射类毒素,3 周后再给小白鼠注射外毒素。实验结果:小白鼠存活。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一组注射的免疫血浆中有记忆 B 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快速消灭外毒素
B、 免疫血浆能诱导第一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快速消灭外毒素
C、 第二组小白鼠的浆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消灭外毒素
D、 第二组注射的类毒素与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结构具有相似性
HA和NA是流感病毒(RNA 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某研究小组研究感染流感病毒后 21 天、63天的两位康复者体内 NA 抗体(分别为D21、D63)、对照抗体,通过实验观察 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A 和 NA 作为抗原刺激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B、 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 NA 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 D63
C、 注射流感疫苗可以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二次免疫增强,故不会再被流感病毒侵染
D、 由图可知,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人体内的细胞毒性 T 细胞(Tc) 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辅助性 T 细胞 (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 Tc 发挥作用 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 CD8 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h 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
B、 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 则依赖于 Tc 发挥作用,予以清除
C、 如果编码 CD8 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病
D、 Tc 细胞、 B 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过敏体质者会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过敏症状。过敏体质者容易对常见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反应发生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与过敏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 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 组胺等可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
D、 机体初次接触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弱
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做了用HIV病毒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IV破坏T淋巴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概率增大
B、 正常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Tc细胞活化以后形成Th细胞和记忆细胞
C、 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将会影响患者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D、 Tc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Tc细胞自身凋亡的缘故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侵染T细胞会引发免疫缺陷病
B、 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主要是因为它和T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C、 入侵到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
D、 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不相同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于器官移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确保供者与受者的HLA一致或相近
B、 应确保供者器官中没有潜藏的病毒
C、 移植手术前保持供者器官的活性
D、 手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力越低越好
中国的“种痘之术”开创了人类天花病(天花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之先河。清代《种痘新法》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痘苗进入人体后仅激发细胞免疫途径 
B、 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水痘等多种病毒感染
C、 人体产生的抗体都可以识别抗原,终身防卫 
D、 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病毒减毒或灭毒
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CD4+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
B、 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
C、 巨噬细胞和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分子完全相同
D、 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
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I~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I~Ⅳ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X会引起小鼠的细胞免疫
B、 A组获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细菌X
C、 B组小鼠分离出的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特异性针对细菌X
D、 注射细菌X引起体液免疫生成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增殖

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非选择题(共6题,共45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