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0 种群和群落

日期: 2025-04-08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下列表述不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 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 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 某国每年出生人口为一千多万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 年龄结构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 迁入与迁出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大小
D、 种群的外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下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表示促进或增加,“一”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或估算法
B、 若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个,则这一年该种群②的数值为20%
C、 ③和④是直接影响某湿地中某种候鸟的种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来影响种群数量,这属于生物防治
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B、 该种鼠的种群密度大约为88只
C、 如果标记物易脱落,则对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没有影响
D、 第一次捕获后就很难再次捕获,则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 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猛禽和猛兽等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
C、 调查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D、 可用黑光灯诱捕法精确计算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
下图为某研究人员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所绘制,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表明2015~2017年间,种群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B、 2017~2022年,该种群的数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下降
C、 2020年该种群的数量为该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
D、 该柱状图是一种数学模型,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接种量的多少不影响发酵时间的长短
B、 密封发酵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C、 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对发酵最有利
D、 密封发酵开始后需要定期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
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 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 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 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等历程。在野外,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种群,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麋鹿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B、 增加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下列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数量变化就是“J”型增长或“S”型增长
B、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指( )
A、 生物圈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
B、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
D、 生物圈中除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
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是(    )
A、 水葫芦的入侵对当地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B、 池塘中溶解氧变化对鳜鱼鱼仔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C、 用乙烯利处理香蕉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D、 迁徙到鄱阳湖越冬的丹顶鹤数量调查
下列关于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往往随处可见
B、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C、 不少植物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D、 阳生植物叶片较厚、细胞壁薄、叶绿体较小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中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
B、 针阔叶混交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C、 高山冻原植被株高较低,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小杜鹃和大杜鹃的生态位有重叠现象
以下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 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的演替
C、 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 裸岩上的演替
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植物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
B、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和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都会发生改变
D、 当演替达到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某植物群落最初由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
B、 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 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
D、 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某同学用台盼蓝染色法对酵母菌进行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细胞计数板常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
B、 计数酵母菌时,先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会导致计数结果偏低
C、 滴入样液后轻轻振荡计数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D、 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统计被染色的酵母菌

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