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6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
A、 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B、 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 儒学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D、 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如图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具体可知( )
A、 中书门下,权力最大
B、 协商政务,减少失误
C、 皇帝权力,严重削弱
D、 六部分工,直属门下
元朝在行省划分时将山川之险融入区域之内,形成了区域间犬牙交错,相互牵制的地理格局。这样做( )
A、 彻底实现地区之间的和平
B、 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
C、 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D、 维持了地方原有划分
 据统计,现存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多达11种,剧中包公不仅是公正法庭、廉明清官的代表,还赋予他沟通阴阳两界、日断阳夜断阴的能力。这体现了元杂剧( )
A、 真实反映元朝社会黑暗
B、 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诉求
C、 呈现哲学化思辨化色彩
D、 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
 郑和说服明仁宗保留宝船队时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 深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
B、 强调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
C、 具有一定的海洋忧患意识
D、 主张夺取和控制南洋地区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一书虽以转述西方历史地理为主旨,却代表了中国人在时代嬗变之际仁者思考,它是中国人用一场失败了的血战所换来的醒悟与警觉。其意在说明该书( )
A、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B、 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
C、 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
D、 改变了清廷对西洋人的态度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 )
A、 谋求扩大在华权益
B、 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 寻求扭转贸易逆差
D、 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稣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
A、 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
B、 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 推动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D、 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如表呈现的是1913—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对该如表解读准确的是( )

 

1913年

1920年

增长百分比

纱厂纱锭数量(枚)

484100

1248400

157.8%

织布机数量(台)

2016

5825

188.9%

A、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棉纺织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例失调
D、 稳定的政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
A、 促进了社会主义传播
B、 是一场凝聚民族力量的社会革命运动
C、 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
D、 成为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中共中央东北局带领青年在农村宣传“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还建立起贫雇农委员会,作为各地区平分土地的领导机构。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顺利开展
C、 促成了抗日战争最终胜利
D、 彻底瓦解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如图是发行于1953年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当时( )

A、 经济建设主要为抗美援朝服务
B、 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C、 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D、 国民经济调整效果明显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 )
A、 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B、 践行了另起炉灶外交基本方针
C、 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
D、 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英国和沙俄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试图借此染指中国新疆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沙俄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他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在当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在此指导下,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年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摘编自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