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作者UID:5958829
日期: 2024-11-21
月考试卷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至两汉,中国本土哲学的本原追问,以“本末论”为基本方法,这种思维在 解决经验世界中事物的存在之先问题上简洁有效,但也有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对此, 从玄学到佛教都做了许多探索, “体用”思想逐渐确立起来,这其中蕴含一种不同于传 统经验性思维的形而上学范式,可以说是一种思辨性思维。但佛教“体用论”因其非实 在性(即“缘起”之“空”)而难以与世物、人伦相兼容,这给理学留下了继续探索的

空间,以“北宋五子”为主要代表的早期理学家集中展现了思维转型的理论自觉与努力。

——摘编自张恒《从“本末”到“体用”:理学与传统哲学思维之变》

材料二

本来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有各 自的“体用”,移花接木地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用”移到中国封建主义的“体”上来, 这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种结合曾经产生了某些有益的东西……这些, 无疑是封建文化的异军,力量虽然有限,但终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促进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三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 是我们自信的底气……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

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 时代。

——引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 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 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译本,连同自己的 文化成果输往欧洲,从而奠定了西欧新文化的基础。与此同时,阿拉伯人还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及其帝国无愧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之美誉。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卷) 》

材料二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 现现代化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列宁提出的先夺取政权,然后在苏维埃先进制度的基础上 赶上西欧文明,讲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还直接推动了东方各国民族解 放运动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线,使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摘编自黄宗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构建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谋求与 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宏大战略倡议;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践行“奋发有为的 大国外交”,打造“紧密朋友圈”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营造新型国际秩序的宏大战略布局。

——摘编自王海运《中国全球战略中的“一带一路”》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