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大学本质上和小学、中学等不属于同一类型。大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到底哪儿重要呢?“必须强调,大学这一机制实际是中世纪的发明”,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买卖的对象是法学的知识,第一个大学就是以法学院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教授们把查士丁尼制定的《国法大全》拿过来当材料研究,使得法学知识得以系统化地生产,法律因此厚重地重新覆盖了整个西方。大一统的王朝不可能有大学,只会有国子监,读书人不是去那里买知识,而是去接受内容完全确定的培训,成为权力系统需要的接班人。大学和这种教育机构内在的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材料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