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    )
A、 世袭制
B、 “焚书坑儒”
C、 中央集权制
D、 严刑峻法
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的影响是(    )
A、 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 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
C、 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D、 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西晋
D、 唐朝
明朝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说道:“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内阁的权力通过票拟体现
B、 朱元璋设置了内阁机构
C、 内阁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
D、 内阁大学士掌管决策权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 官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
C、 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D、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瓦解
以下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 《瑷珲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下图是著名版画家胡一川1940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军民合作》,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

A、 宣传木刻版画的艺术和色彩
B、 倡导军民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C、 激励军民团结合作抗击日寇
D、 动员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
下图为1956年1月15日,在首都各界群众20多万人参加的一次庆祝大会上,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同志呈送喜报的场景。该次庆祝活动上的喜报内容可能是(    )

A、 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完成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胜利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
D、 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某学生进行新中国的外交专题学习,梳理了以下时间轴(部分),其中①应该填写(    )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 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提出并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本部分共2题,共40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人”称谓始见于楚汉相争之时,其指汉王刘邦一方人员之统称,还不具有族属和文化含义。随着西汉政治、文化和族源历史整合的推进,到汉武帝时代,与“诸侯人”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汉人”完全被融政治、文化、血缘和族群于一体的广义的“汉人”所取代。在整体意义上完全具有族别功能的“汉人”认同产生的同时,“中国一体”的国家意识也开始凸显。

——刘志平《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

以行政区划而言,元朝统一后,边疆和内地在管理.上存在差异,但又有相通之处。内地设立州县,云南也实行州县制,但普遍用土官任职;藏族地区未采取行省制度,而由中央宣政院直辖,有实在的行政管理,包括设官命职、开辟道路、建立驿站、清查户籍等等。汉、唐等前代中原王朝尽管一度也拥有广袤的版图,但是这样的版图维持时间并不长久,控制手段的不足和外患的存在加剧了边疆离心倾向。而元朝未发生过某一地区脱离统治的情形,它稳定统治了中原和边疆一百多年,始终保持辽阔的版图。

——摘编自张帆《元朝的多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

①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我们坚定地执行毛主席规定的民族政策,与沽基族首领结盟修好;并使老伍族中立;对受蒋介石特务支持利用,不断袭击我们的罗洪族,则反复说明我们是帮助少数民族求解放的。就这样依仗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安顺场渡口。

——《刘伯承回忆录》(1981年)

②1935年5月,为顺利通过彝族区,中革军委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③长征亲历者黄镇于1935年5月创作《红军彝族游击队》,描绘了红军长征进入彝族地区,得到彝族沽基家族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以下表格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开展的民族工作。

序号 史事

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由国家整理出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8年,新疆仅有1个民航机场、9条区内航线。2014年,已建成运营16个民航机场,开辟了155条航线,成为中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开通航线最长的省区

截至2014年底,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依托援疆省市累计引进各类合作项目6482个,到位资金8277亿元

截至2015年9月,新疆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0处

2012年至2022年,在中央支持下,西藏接待旅游人数从1058.39万人次增加到3002.7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26.48亿元增加到407.07亿元

截至2023年11月,西藏累计建成5G基站超8700个,发展5G用户184万户,实现所有乡镇5G网络全覆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世纪70年代以前,“稻作起源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印度”的观点在世界农业起源研究领域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者在以下遗址中分别发现了栽培稻谷:

——依据郑云飞《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

书院是古代一种民间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萌芽于唐中叶至五代之时,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北宋时期,书院兴办出现热潮。长江流域造纸业发达,江南成为重要的产纸地。纸业的发达,又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全国有四个雕版印书的中心,三个中心均分布在长江流域,这些都使得长江流域的书院的数量远超其他地区。到了南宋,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变化,江南地区的书院建设出现一个新的高潮。长江流域各地纷纷创办书院,理学家纷纷利用书院展开学术讨论,如著名理学家朱熹主持江西白鹿洞书院。整个宋代的书院建置数目表明,长江流域的书院数量已占全国总数的74.43%,黄河流域仅占3.25%。

——摘编自朱汉民《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1914年,卢作孚第一次乘船去上海,发现宽阔的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轮船几乎都悬挂着外国国旗,却很少看见中国国旗,心里很不平静。1925年,他在重庆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在长江流域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1935年就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了长江上游。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距武汉仅300公里的宜昌便成了通过长江三峡撤往大后方,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之地。从南京、武汉等地转运到宜昌的8万吨物资、10万难民急待入川。这些难民中,有不少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医生和在校师生;堆满两岸码头的机器设备都是从上海、南通、南京、武汉等地工厂企业拆迁转运到此的。为完成宜昌撤退任务,卢作孚亲自坐镇指挥,调集民生公司所有船舶,冒着日机轰炸危险,经过40天昼夜兼程,抢在宜昌沦陷前完成了撤退。

——摘编自周凝华《民生公司在抗战中的作用》等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某班同学围绕长江经济带开展项目学习,搜集到以下邮票:

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上海浦东》

③《长江经济带》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攻克无数技术难关,1957年建成通车。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国邮政于1957年发行以上纪念邮票。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为展示浦东的建设成就,1996年,中国邮政发行大套特种邮票。以上邮票的“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主要用于接特纳国外投资者兴办各类制造业。

2016年,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种邮票,以上邮票主题为“共抓大保护”。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