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作者UID:7836162
日期: 2024-06-23
中考模拟
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25分)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

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元颢回洛阳,在宴会上陈庆之大言不惭:“魏 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是当他护送元颢到达洛阳,回到梁朝后 对人谈起“正朔”时,观点大变:“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 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 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 增加……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

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材料三: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

材料四: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 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 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 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 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物”。谭嗣同在戊成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后从容就义 。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1年,《中共中夹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

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下表为部分历史经验及其要义摘要。

历史经验

要义摘要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 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三)坚持理论创新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 确道路。

(八)坚持敢于斗争

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 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

(九)坚持统一战线

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 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从材料所列的五个方面经验中任选其一,并提炼观点,补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两个典型史实,并对观点加以阐释。

(总体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经验序号、观点、补充史实,补充的史实与观点紧密关联,阐释部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