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民俗】
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唯有馄饨,南北皆服。
材料一:
馄饨的历史十分悠久。传说世界开天辟地之前,有一个混沌的大神,他的相貌和人不一样,没有眼耳口鼻七窍,整个人就是一团大肉球。后来,有两位代表时间和空间的神给混沌凿开了七窍,世界出现万物,并且变得丰富多彩。从古文献记载来看,《食物志》记载:“馄饨,或作浑沌;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中称之为“浑屯”。依据造字的规则,“混沌”是食物类,后来改换了偏旁就成了“馄饨”。
(选自人民网《文物解码:唐代西域的饺子与馄饨》有删改)
材料二:
《岁时广记》记载,“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故有冬至馄饨,年之萌始之说。”吃一碗冬至馄饨,对宋朝人来说,意味着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南宋百姓冬至吃馄饨,过年吃汤饼的习俗,见《武林旧事》“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这里的“馎饦”指的就是汤饼。富贵人家一盘馄饨可能会有十几种颜色,叫做“百味馄饨”。
(选自云葭《挑战古人100天:搬家去南宋》)
材料三:
馄饨,在四川,是沉浮红油汤中的抄手,在福建,是皮薄肉嫩的扁食小鲜肉,到了两广,又化身鲜字当头的云吞,同时它也是安徽包袱,湖北包肉,江西清汤,新疆曲曲……如果要论中国马甲最多的美食,一定非馄饨莫属。
[北方馄饨,____] 如北方人的豪爽一样,北方馄饨皮薄个大,形似元宝,分量扎实。旧时北京,有些人把吃馄饨称作“喝”馄饨。汤底用鸡和猪棒骨旺火熬成,撒上把虾米、小葱、紫菜、冬菜,再配个馍或者油饼,就是心心念念的家乡滋味。
[川渝抄手,味多味烈] 馄饨到了巴蜀地,就披上了个自带动作的马甲——抄手。一说是它外观形似人将手抄在胸前。另一个说法是,好“抄手”皮薄,店家抄手之间,即已煮熟出锅,名字便自带川渝热烈鲜活的基因。其中红油,清汤,干馏,是最常见的三种做法。
[江南馄饨,玲珑巧意]在江浙,馄饨有大小之分,大馄饨形似元宝,碱面做皮,面皮厚实,是能顶一小顿的分量。小馄饨则更偏向解馋的宵夜小点,个小,只裹上一丁点纯猪肉馅,面皮跟汤成了主角。
[福建扁食,筋道Q弹]福建闽南将馄饨叫做扁食或扁肉,在于用敲肉法制作肉馅。上好的猪后腿精瘦肉,除筋去膜,用木槌反复捶打至黏糊上劲,过程中会加盐水、酱油等调味,有点像潮汕手打牛肉丸的做法,口感更弹,也不易酸败。
[广东云吞,____]馄饨在两广被称为云吞,是因为粤语中云吞的发音wuen tuen与吴语中“馄饨”类似。广东饕客们为云吞找来的最佳拍档是竹升面,竹升面只用鸭蛋和面粉和面,过程里不加一滴水,传统做法是用毛竹反复压制而成,面条金黄细弹。几颗云吞加上二三两的竹升面,汤色清澈鲜香,是让人垂涎欲滴的岭南风味。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美食》)
材料四:
在中国节令文化中,馄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春节、冬至等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包馄饨庆祝。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在传统民俗中,由馄饨外形可知馄饨寓意着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馄饨也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如各种馅料、烹饪方式等。
(选自浮鱼沧海《馄饨:源远流长的美食传说,众说纷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