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重庆市开州区东华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4445116
日期: 2024-11-20
月考试卷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孤独的后背

陈仓

①我爹出生于1938年农历五月,一直生活在陕西省一个叫塔尔坪的村子里。有这么两点,可以说明我爹进城的特殊之处:第一,他是农民,纯正的中国农民,一日三餐吃的,全是自己一手种出来的;第二,他是文盲。

②在陕西老家,左一条小河,右一条小溪,随便在地下一挖,便会汩汩地流出清泉来。这里不像陕北,是不缺水的,也不缺烧水的柴火。但是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年老家的人都不太爱洗澡。

③我在故乡生活了好多年,天天一身汗,日日两脚泥,但是认真烧水洗澡的次数,两只手就能数清。

④从上海出发去西安之前,我与小青为我爹准备了一套新的线衣、线裤、袜子、围巾。接到我爹之后,我扯住我爹的袖子闻了闻,并没有闻到想象中的异味。我爹说:“你嫌我臭吗?”我说:“你不但不臭,还挺香的。”那是庄稼的香味,我爹的床上铺着麦草,长时间睡在麦草上,身上便会带着麦草的气息。

⑤我爹告诉我,为了不让人嫌弃,来上海的前一天晚上他在家里烧水洗过澡了,还换上了一套有些破旧却浆洗干净的衣服。

⑥来到上海,我爹入乡随俗,做的第一件事儿还是洗澡。我爹不会用热水器,也不会调节水温,更重要的是,在我妈去世后的三十年中,没有人给他搓过一次背,他最为孤单的就是后背了。他内心孤单的时候,还可以想想远方的儿子,或者面对鸡和猪嘟囔几句,但是后背发痒的时候,如果不让别人帮忙,他自己是搓不到的。我们这些游子与老爹一样,在外漂泊这么多年了,有谁给我们搓过背呢?每次一个人洗澡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十分悲凉地把手伸向后背,可是总也搓不到那个刺痒无比的地方。

⑦我放好了水,对我爹说:“爹呀,我给你搓搓背吧。”如我想象的一样,我爹的后背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嘎巴儿,那是汗水不断地流出来又不断地晾干之后形成的。它是黑色的,呈椭圆形,有巴掌那么大,像贴上去的一块膏药。

⑧我撩起温水,浇在我爹的背上,让那块嘎巴儿慢慢地软化,但是毕竟黏附的时间太久了,那块嘎巴儿像伤疤一样,与皮肉紧紧地连在一起。它与伤疤又不一样,伤疤是永远也搓不掉的,但是随着我一遍遍地搓洗,那块嘎巴儿越来越薄了,通红的皮肤慢慢地露了出来。

⑨在给我爹搓去“孤单”的同时,我细细地打量了我爹的身体。我爹的双肩由于扛过太多重物,呈现出两个“V”字;我爹的脖子由于长期暴晒,已经变成黑褐色;我爹的胸骨一根根翘起,像在胸腔里藏着一把把刀子,似乎稍微一用力就会刺出来,看上去是那么触目惊心;还有他的腹部、胸部、背部和腿部,几乎布满了形状各异的伤疤——有采药的时候被树枝划的,有砍树的时候被刀子砍的,有挖地的时候被铁锨铲的,有收割的时候被庄稼茬子扎的。

⑩伤疤是白色的,与磨出来的茧子交织在一起,最后在我爹的身体上绘成一幅神秘的图案。

⑪我说:“你身上像文了身一样。”

⑫我爹说:“什么是文身?”

⑬我说:“也像一幅地图。”

⑭我爹说:“哪里的地图?”

⑮我一边给我爹搓背,一边想:这确实是一幅地图,不是陕西地图,也不是上海地图。它是一幅只属于我爹的塔尔坪地图,是上天用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以文身的方式,在我爹的身心上绘出的苍凉的人生地图。

(选自《读者》2024年第5期,有删减)

学校文学社近期开展了“细品·精思·真悟”系列学习活动,陈仓的《孤独的后背》是同学们讨论得比较激烈的一篇文章,请你参与到讨论中,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同学的疑问。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骆驼、企鹅、东北虎、人造月亮、哈工大参观攻略、冻梨摆盘……就连老天都追着“讨好”——2024年1月3日清晨,哈尔滨主城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面积雾凇美景。网友:“南方的宝宝来了,树也不能闲着。”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哈尔滨竟然出了甜豆腐脑!网友:“‘尔滨’,你这次抛下的是整个北方的尊严!”“尔滨”说:“三天60亿,你告诉我不弄甜的?”还有摆盘的冻梨,现在已经升级为“冻梨花茶”了,果然“火”“出圈”的东北特产成了全国网友的心头好。网友调侃笑称哈尔滨这是玩嗨了,像极了家里来客,把家里好东西都往外掏,生怕怠慢了客人。

(汇编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人民网”等)

2023年9月28日,哈尔滨市委召开十五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除了利用传统的自然资源吸引游客外,哈尔滨还在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机场、高铁、码头、地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形成便利的公共交通网络;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戏剧场等,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都为哈尔滨的爆火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2024年元旦假期前一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以《遇见冰雪遇见暖 不负美景不负情》为题,发出了给市民的一封信,倡导“人人都是城市温度传递者,人人都是城市荣誉守护者,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人人都是城市美景推荐官”,有效引导了温暖的社会氛围。异国他乡的旅游一旦进入真实的城市生活,从戏剧场到菜市场的每一寸空间,从白天到夜间的每一分时光,从员工到市民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旅游体验的要素。

(节选自《“哈尔滨现象”背后的文旅密码》)

【材料二】

近日,重庆巴南白居寺长江大桥火爆出圈,巴南区相关部门回应:正对该处进行临时升级打造,增设一条通江步道,2个观景平台,安装安全防护栏等,力争一周内完成。为重庆速度点赞!同时,我台记者了解到,在此小长假来临之际,为方便外地游客更好地欣赏洪崖洞风景,重庆千厮门大桥又封了。重庆宠粉绝对是认真的!

(节选自“重庆广电第1眼”官方微博)

重庆的“红”,在于独特的山川格局与肌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同时嘉陵江穿城而过,在渝中区朝天门交汇,山水城景融为一体。先天的自然优势造就重庆“一城千面”的城市特质,带动洪崖洞、轻轨穿楼、开往春天的列车等相继“出圈”,既有“赛博朋克”式的未来感,又有鲜明独特的城市浪漫,拥有着无可比拟的高辨识度。

重庆的“红”还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重庆是文化的交流交汇地,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交织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城文化,孕育了巴山蜀水的儿女。

当然,重庆流量密码不只有风景、美食,还有“魔幻8D”,更在于游客可进入、可参与的真实的城市生活。

今年2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重庆打造消费新场景被点赞。重庆着力打造核心区的消费功能,打造了一批新消费地标,打造了一批特色消费场景。比如我们历史上曾修建过许多地下人防工程,利用这些进行多场景应用,打造了“洞子火锅”。同时,打造“不夜重庆”新名片。

(节选自《中国之声》专访重庆副市长但彦铮:如何让重庆从“网红”变“长红”?)

【材料三】

——数据来自《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

【材料四】

谁在主导“网红”兴衰

网红打卡地,兴也有,衰也有,“网红”二字,无需被视作洪水猛兽,接纳网红标签带来的吸引力,也需正视主导兴衰的关键人。

多情的旅行者

网红打卡地的诞生,终究会吸引到一群旅行者的纷至沓来,但这些旅行者,无疑又是极为多情的。他们永远在奔赴下一个新网红打卡地的路上,并甘之如饴。

仅仅是上海,城市中的网红打卡地,就已历经千帆,从武康路的蝴蝶结阳台,到重新翻新的沙美大楼,再到前段时间爆火的blue bottle蓝瓶咖啡……旅行者的步伐转换,就是网红打卡地的兴衰时刻。

逐利的“投机者”

火热打卡地的背后,常常蕴含商业机会,逐利的“投机者”会如同闻到肉味的狼,第一时间赶到。“投机者”虽可实现目的地商业化的转变,但却常常因缺乏约束,破坏原本吸引旅行者的生态。

网红打卡地,似乎总难以逃开商业化后的变质苦涩,一条商业化与文化并行不悖的道路,考验着每一个目的地运营者。

坚守的“原住民”

与“投机者”相对,“原住民”是构建起目的地精神内核的关键,他们不一定是一群人,也可能是一群本就存在的商业体,正是他们的坚守,让网红打卡地具备长久的可能。

比如杭州茑屋书店、阿拉比卡、三克映画等,他们作为杭州天目里景区的“原住民”,一直坚守追求文化艺术的生活方式,使天目里成为杭州市民的“精神栖息地”。

(节选自“澎湃”新闻客户端)

重庆市文旅局为实现重庆旅游从“网红”变“长红”的目标,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学校“驴友团”组织社团成员建言献策。“资料搜集”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上面的四则资料,你作为“意见搜集”组的一员,请参与到下面活动中,按要求完成题目。

作文(55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