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作者UID:11479800
日期: 2024-11-20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商业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影音软件等新媒体平台,都在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创造出一种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信息获取已经从“大海捞针”进入“私人定制”模式,不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算法成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导致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

在“网红爆款”刷屏的网络世界,用户的注意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10万+”的阅读、百亿量的点播成为竞相追逐的“眼球经济”。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新媒体平台打着定制服务、精准推送的幌子,让算法变成了打擦边球的工具。无论是有心搜索一个词条,还是无意点开一个链接,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信息,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打着个性化推荐的旗号粉墨登场,一股脑儿、无休止地推送过来,让广大用户被迫接受。这就好像捅了马蜂窝,各种信息瞬间扑面而来,让用户在算法的“牢笼”里被蜇得“遍体鳞伤”。

先进技术原本应该带来的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技术再怎么变,传播渠道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离开权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再强大的算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新媒体平台口口声声称自己只是“新闻的搬运工”,结果让大量来路不明、藏污纳垢的信息横行在网络空间。“搬运”什么要讲规矩、讲责任,决不可任性为之,更不能以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借口去搪塞。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算法隐藏着设计者的立场。有的新媒体平台频繁地调整改变算法,这是技术的创新吗?当然不是,无外乎是利用算法实现最大推送量,获得最高点击率,说到底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新媒体平台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担负起与媒体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责任,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内容推送少不了“总编辑”,算法再精良也要装上“安全阀”,要提高平台使用透明度,畅通用户的设置渠道,将信息的选择权还给用户,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要加强内容把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以“人工推荐+智能筛选”来优化推送方式,大力传播和弘扬主流价值,不能让“有意思”代替了“有意义”。

(摘编自羽生《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材料二:

在各类资讯铺天盖地的今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荐其最喜闻乐见的资讯,降低信息过载,提高阅读效率。然而个性化推荐也常常夹带“私货”,鱼目混珠,甚至会给用户带来认知风险。以新闻和评论为例,个性化推荐的结果是每个人收到的资讯都是为其量身定制的,像一份“个人的报纸”。这必然导致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越来越多自己偏好的信息,其他信息则被屏蔽,如同自己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导致思想的偏狭,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息茧房”的出现,就限制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使用,用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是从容应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避免受困于“信息茧房”的主动举措。

提高信息素养首先要着重培养“信息意识”。在个性化推荐如此普及的环境中,理解、甄别各种推荐信息的自觉和能力非常重要。当用户在购物网站寻找一个商品时,推荐列表中可能夹带着额外付费的商品;当用户打开视频手机应用时,推荐视频中可能夹带着软广告。良好的信息意识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自觉地判断推荐信息的真伪与价值,从而在面对推荐列表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善用个性化推荐服务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另一个方面。用户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工具和资源解决复杂问题,其中就包括利用个性化推荐服务。用户的搜索、浏览记录,点赞、转发等行为是算法确定用户偏好和需求的依据。用户通过积极主动地挑选信息的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能够为算法提供精准推送的依据,克服信息过载,从而高效获取、处理、分享信息。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与冲击、便利与安全之间的矛盾始终共存同在。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部分,个性化推荐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用户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是应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熊璋《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从容应对个性化推荐的新生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

李浩

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

他表现得不思蜀。他不听蜀乐,不读和蜀有关的书籍,同时也尽可能地不亲近自己旧日的蜀臣,就是他们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安乐公也总是寻找理由推脱;就是见了,他也是一副憨直、木讷的样子,只和你谈文学、绘画、吃到的食物,而且时不时冒一两句极为愚蠢的傻话。“唉,我们的皇帝已经不再想他的蜀国啦。”他旧日的大臣们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

如此过了一年,又一年。他装得很像,甚至连他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都相信了,他本是不思蜀的,他已经安于现在的境遇并真正地安乐了起来,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是的,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木头,在晚年,身躯肥胖、走起路来总气喘吁吁的刘禅迷上了根雕。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侍卫和乐师一起漫山遍野地寻找,寻找各式可以雕刻的树根,然后将它们拉回自己的安乐公府。“你们看,你们看!”刘禅一副天真而欢乐的样子,“它们多棒!我今天一定能吃掉三个馒头!”

就在他沉迷根雕的那段时间里,强大的曹魏王朝急速崩塌,此时的皇帝已是司马炎,不过,这一巨大的变化对他刘禅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不过是侍卫、仆人和乐师更换了几个人而已。新来的侍卫与仆人继续跟着他上山挖树根,继续把那些废弃的雕塑送进灶膛。已经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地注意到刘禅的生活,包括他的那些自顾不暇的旧臣们。

说无人注意似乎也有点儿不妥,这一日,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刘禅自然不敢怠慢。他端出了好茶,点燃了府里面最昂贵的香,并兴致勃勃地领着道士参观了他的收藏室。气喘吁吁的刘禅走得很快,他总是急于知道这位道士的看法:“先生,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蛮好?我告诉你,我还有好的!把它弄成这样,我可费劲啦!先生你看看,你再仔细地看看……”

周围并无耳目。道士要坐下来,他用手里的拂尘轻轻地把椅子上的尘土扫了一下,然后盯着刘禅的眼睛:“安乐公啊,你还是百密一疏,你知道自己疏在了哪儿吗?”道士用拂尘在空中挥了一下,“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

“什么心思我不明白,请先生明示。”

道士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喝下了刘禅亲手奉上的茶。“味道并没你说得那么好。唉!”临走的时候,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没事的时候,安乐公可以浏览一下。或许有些用处。”

“我不看,”刘禅气喘吁吁地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儿,我就是不爱看书……”

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专心地看起来。刘禅的晚年,在完成他的根雕和对这本没有被记载的书的阅读中度过。后来,他更老了,即使不去爬山,单单坐在床上就忍不住气喘吁吁,根雕的嗜好也就停了下来。但他还是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它们的翅膀都是张开的,尽管刘禅的雕工让人实在难以恭维,但每个目睹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

尽管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始终未曾对刘禅的生活有太多波及,但他的最后时刻还是一天天临近。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刘禅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皮肤似乎在慢慢地硬化并且一点点变白,他的王妃用手敲击,变硬的皮肤竟然会有敲击蛋壳那样的声响。刘禅告诉王妃,在他死后先不要声张更不要下葬,就让他在床上这样躺着,他的身体会慢慢地变成一枚鸟蛋一样的东西。再过上六七天,他就会在蛋壳中重生,变成一只鸟。“我要,飞回我的蜀……蜀地去。”

“您是不是在发烧?我给您倒点水来。”

“不,我不是在说胡话。你要相信我,这是真的,这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啦。”“可是,您怎么会这样想……我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

“你还记得前几年来过的道士吗?他送给我一本书。我是按照书里说的……”刘禅说得没错儿,在他死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萎缩,变白,变硬,变成了一枚硕大的鸟蛋。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王妃也真的没有向外发丧,她只是说,安乐公病得不轻,而且怕受风寒不能见人,包括侍卫和仆人都不能见。她要求厨师每日做好饭就给她送到门口,她会极为小心和精心地喂给这个病人。厨师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她。

一天。一天。

到了第七日。可是蛋壳里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守在一侧一眼不眨的王妃当然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迎接的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真的“破壳而出”并变成一只鸟。早晨,正午,黄昏。一直到半夜,这枚石头一样的“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它从一处裂开一道缝来,露出了一部分,极像鸟的喙,带着淡淡的黄色。“啊,真的是啊!”王妃自然是兴奋不已,她更专注盯着,盯着这只鸟继续破壳。

夜半,蛋壳终于完全裂开,一只很小的雏鸟从壳里面钻出来。“我的王……”王妃抚摸着雏鸟身上湿漉漉的绒毛,心里泛起一丝丝的失望。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它们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看来,她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或有言征阿党亲戚者,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 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纳其言。太宗宴于丹霄楼,酒酣,曰:“魏征、王珪,昔在东宫, 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征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发言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征拜谢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

(摘编自《旧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3分)
写作(68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