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小学语文试卷库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1599114
日期: 2024-11-21
期末考试
基础·运用
理解·感悟
阅读“龙”文,探寻“龙”的足迹

龙灯做小了,梦想变大?

①每逢新春佳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龙灯舞动的场景令人震撼:只见长龙追着红色“宝珠”,腾挪跳跃,上下翻飞,时而仰头,似飞冲云端;时而俯首,似入海破浪;时而回望,似召唤同伴……千百年来,龙灯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品类繁多的龙灯中,江西城南龙灯就是其中的代表,史克滨正是传承这一古老技艺的关键人物。

②史克滨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爱上了制作龙灯。临近春节的几天是制作龙灯最忙碌的阶段。每天清晨,他都和父亲一起,顶着寒风到竹林里精心挑选、砍伐韧度合适的竹材。传统扎龙灯工艺需要几十道工序,全部用手工完成。在父亲的指导下,史克滨先精心选定龙头骨架的比例,用劈好的竹篾(miè)片编扎成骨架,稳定龙头的形状。然后,他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龙头骨架制作完成后,还要在上面添加龙角、龙眼、龙舌、龙须、龙眉和龙牙,最后,用一条彩带将龙头全部裹缠起来……年少的史克滨手上的茧子磨平了又变厚,划破的口子长好了又出现,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小小年纪就立下了一个远大志向:一定要将城南龙灯发扬光大!

③由于传统龙灯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城南村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了。眼看这门传统手艺就要失传, 史克滨心想:等父亲老, 做不了,我还会去做吗不做龙灯,谁还会做呢坚定了继续做龙灯的决心后,他又想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空间。于是,他开始思考城南龙灯制作工艺的改良。那段时间,他时常盯着龙灯,陷入沉思:如果按照传统的技艺扎下去,城南龙灯就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无数次尝试后,他将传统的原材料竹篾换成了轻便安全的材料,扎制龙灯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④为了让龙灯更明亮,他将龙角、龙眼等部位的蜡烛替换为亮晶晶的五彩LED小灯。从此,龙灯更加靓丽璀璨(cuǐ càn)了。为了让龙灯走进千家万户,他还设计了“迷你”彩带龙。这种彩带龙只有一米多长,舞起来轻巧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适合单人舞动。这样,原先需要十多人才能舞动的“巨龙”,如今“迷你”到一个孩童就能轻松地高举赏玩。当史克滨看到彩带龙飞舞在大街小巷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⑤一路风雨兼程,史克滨在非遗传承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目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城南龙灯不仅出现在街头巷尾,还出口到美国、英国、埃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更代表中国亮相韩国冬奥会。城南龙灯已经“舞”出国门,“飞”向世界。

(本文根据相关材料及采访改写)

龙年寻“龙”

“正月正,舞龙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龙王”“五月五,赛龙舟”……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龙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寻访,到处都能发现龙的影子。

龙之俗

舞龙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项活动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人们通过舞动龙灯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赛龙舟:起源于春秋时期龙图腾祭祀活动,后因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便成了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2021年中国龙舟进入奥运赛场,标志着龙舟已经启动了入奥程序。


龙之味

龙须面:一种传统面食,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因面条又细又长,形似龙须而得名。农历二月初二,许多地方有吃龙须面的习俗,寓意这一年顺心如意。

龙眼:又称桂圆。因果肉中部有一颗带硬壳的黑色种子,犹如龙的眼睛而得名。其果肉透明多汁,甘甜美味,补血益气,养心益智。



龙之迹

龙墙:位于上海豫园,园内雕有五条形态各异的龙。点春堂西的“穿云龙”在墙脊上起伏,似游龙穿云;内园的“眠龙”,龙须飘扬,闭目养神;大假山后的“卧龙”,蓄势待机,大有兴云作雨之气势;和煦堂边的“双龙戏珠”,两龙相对,戏玩宝珠,寓意着喜庆与祥和。

龙脊梯田:是在广西龙胜县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

(本文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表达·交流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