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人教版2024年春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2927923
日期: 2024-11-20
期中考试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文言文阅读。(15 分)
 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放鹤亭记

苏轼

①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③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 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 未可与易也。 《易》 曰:‘鸣鹤在阴,其 子和之。 ’《诗》 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 超然 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宜若有益 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 ,卫武公作《抑戒》 ,以为 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 君, 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④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 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 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释词)傃(sù) :向 ,向着,沿着。挹(yì) :通“揖”,作揖。陂(bēi):水田。 狎(xié) :亲近。

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理解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 才会发现它的存在, 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 之中, 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 眷恋着的, 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 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 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 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 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 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 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 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缘交 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 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 此情此境 之中, 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 ”于是都低下头, 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 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 终其一生的平凡, 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 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 即使再小再索淡, 也是 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 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 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写作题(40 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