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宰便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题

作者UID:4445116
日期: 2024-11-22
期中考试
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阅读能力(共 15 道小题,50 分
现代文阅读

易妈妈种树

【A】她叫易解放,旅日华侨。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2000年的一天,噩运降临到易妈妈家,她的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英年早逝。

儿子生前有个想法,大学毕业后回国去,成立一个民间防治沙尘暴组织,在沙漠里种大片大片的树。作为妈妈,易妈妈要帮儿子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回国种树去,到荒漠里种树去”。

塔敏查干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塔敏查干”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易妈妈将种树地点选在了这里。她与当地政府签下了合同:用10年时间,在这片严重沙化的土地上,种植110万棵树;20年后,110万棵树全部捐给当地村民。

她拿出儿子生命赔偿金的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沙漠植树。2004年4月22日那天,她在沙漠里种下了第一批树苗。

【B】林场负责人听说她是个人出资来沙漠种树的,主动将原本2元一棵的树苗降到了1元一棵。树苗运到基地后,要由马车或吉普车运到沙漠边,这里离种植目的地还有五百米远,只能靠大家的肩膀扛过去,来回一趟得半个小时。易妈妈亲自上阵,弯腰扛起了几十棵树苗。她说:“我必须这么做,大家都是来帮我的,我不起表率作用行吗?”

一棵、两棵,一排、两排,一片、两片……一周左右的时间,易妈妈他们种了2万多棵树。沙漠中种树,缺水是最严重的问题,大家从两三里外的牧民家用脸盆、水桶接水浇树。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批小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春天种了树,易妈妈夏天过去检查。树苗已经长高了,给炎热的沙漠洒下一片清凉。

她着手准备第二批的种植。没有钱,她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一套用来养老的房子。于是,她又一次在库伦旗种下6万棵树。

谁知,这次种下的树大面积死亡,成活率极低。她失望过,也犹豫过,最后,她告诉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她悉心研究树苗死亡的原因,最后,干脆在当地住下来,跟当地的村民和专家好好学习种树的知识,怎么选树苗,怎么挖土,怎么浇水、施肥……【C】

几年下来,易妈妈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和快乐。她的精神和大爱感召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植树的队伍。2010年,她提前完成了种植目标——在漫漫沙漠中种下了110万棵树!开始,她只是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在沙漠造林,渐渐地,她感觉到这项事业深远的意义。她说:“从事环保造林事业不仅是对儿子的爱,更让我学会去爱更多的孩子。”同样,她也得到了许许多多孩子的爱,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

2010年的库伦旗,已不再是黄沙漫天的场景。那里有大片的绿树,树中间有农民种下的大豆,小草也爬满了沙丘。曾经消失不见的动物们又回来了,在树林间安家落户。雨水也多了……

【D】树林的边上,当地人给易妈妈的儿子立了块碑,上面写着这样的话:“____”而这,又何尝不是易妈妈自身的写照? 

(摘自《学习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董家子女

殳 儆

有一天,鲍医生跟家属谈完话回来,对我长叹一声:“主任,这‘6床’,真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又来了一堆子女!谈完了不算,还要再进来看看。”正在电脑前打医嘱的赵医生和正在填写病历的金医生马上一起点头:“前天值班时就是这个样子,一遍一遍有亲戚按门铃来询问病情,他家的人真多!”

接着就看见,董家的老大带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批一批进来,在老董床前站立片刻。

6床老董,是个85岁的老爷子,两天前突发脑出血,脑内的出血量非常大,根本没有机会手术,人很快进入深度昏迷状态,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病人已享高寿,治疗过程中感知不到痛苦,病情又已成既定事实。此时,一般家庭都会很快接受现实,开始准备老人的后事。

董家子女却好像面临很大压力。一得知病情,就立刻提出要请上海的专家进行会诊,看看病人还有没有存活的可能。我的困惑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都知书达理,已经完全了解病情,态度也温和客气,并没有给我留下不信任医生的感觉。

既然董家强烈要求,我们就请了国内顶级脑外科专家来会诊。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简单而肯定:病人没有存活的可能,可以让老人安静地离开了。

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频频点头,接受专家的建议。但是旋即,又带了一堆子侄来看老董。董家的子侄都是扶老携幼来一大家子。一会儿是来自北京的夫妻俩,一会儿是来自广州的一家三口,第二天又是全家带着小孙子从加拿大特意回国的。

这些亲属都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面容疲倦,估计下了飞机都没有来得及梳洗。还有从南半球回来的,冬衣都未来得及准备好。病人的确时日无多,负责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不断地通融,放远道而来的亲属进来探视。董家的老大,总是点头哈腰,谦逊万分,就怕打扰护士和值班的阿姨,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老董那些远道而来的亲属,在探视完之后,会反复询问老董的主治医生,问病情,问预后,问到自己失望叹息为止。

一个星期没到,家属再次提出会诊,并且,一个“学医的女儿”借了CT片,电邮给自己广州的导师寻求帮助。

重症监护室门口的秩序,维持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家要求探视,其他病人的家属也会效仿,否则会质疑这个病人是不是特殊人物,享受特殊待遇。

鲍医生说老董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大家都非常认同。

一个星期以来,重症监护室门口人来人往,其中最多的就是董家的“亲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啊?

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出了口:“你们这么多人,真的都是老董的子女吗?”

老董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沉默地点点头,表示认可。那个“学医的女儿”开了口:“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富裕,一直行善积德,收养了很多穷孩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所有这些人,都是幼年时受他恩惠的苦孩子啊。”

老董的大儿子说:“由他养大的孩子,都像他的亲生子女,跟他特别亲。所以,我们弟兄俩根本不敢擅自做主,要等他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见见他,才能决定怎么办。”

年纪比董家老大还年长一些的高个儿男人说:“我是老大,老爸既然已经这样了,我来做主,我们兄弟姐妹一起给他过85岁的寿辰……”

这个“老大”是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还抱着自己的小孙子,天天在监护室门口停留很久,似乎只是为了离老董更近一点。

此时,老董的“孩子们”或沉默,或点头。

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瞬间,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原谅了这一个星期以来不胜其烦的谈话和探视。瞬间,不再有人视这一家子为“需要特殊对待的特殊病人家属”。令人敬仰的善行,让人无法割舍的养育之恩,已是最好的解释。

我们的重症监护室在角落里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贴的是类似家里的杏色壁纸,有碎花被褥和真皮沙发及接近日光的照明,温馨而安静。老董的85岁生日,就是在那里过的,他的十几个儿女,拿着香槟色的玫瑰,围在他的身边,祝他生日快乐。

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

(摘自2022年《读者》第11期,有删改)

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写作能力(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