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日期: 2025-04-13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的是(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 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 1787年美国宪法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B、 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C、 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D、 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 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 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 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
A、 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B、 “冷战思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有人认为:中国在明朝时已经开始出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趋势。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地位
C、 租佃关系的发展
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的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活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日益凸显。这种分歧主要存在于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共同的战斗也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后来被称为“多米诺理论”(一个国家倒向共产主义,将在周边国家产生“多米诺”效应)。它主导并困扰着美国的对外政策达整整一代人。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成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