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②都过着农耕和定居生活 ③都使用磨制石器 ④都能制造陶器 ⑤都种植水稻 ⑥都住着干栏式房屋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战乱频繁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刑罚严酷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一: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