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
A、 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 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
C、 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 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 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
A、 旨在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 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 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 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
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 促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C、 有利于团结农民共同抗日
D、 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17世纪晚期,英国土地税的收入占到政府总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而到1793年时,土地税的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主要是因为(    )
A、 君主立宪制得以发展和完善
B、 关税成为财政主要收入
C、 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 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在自由殖民主义时期,英国政府规定印度产品出口英国,英国征收保护性关税,而英国输往印度的商品,则以自由贸易为名,征收象征性关税。这一规定(    )
A、 使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B、 表明英国已是世界工厂
C、 摧残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D、 使得自由贸易流于形式
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
A、 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
B、 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C、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1925年至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2.8%,而同时期的农业仅仅增长了5.1%。这一状况(  )
A、 使得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
B、 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C、 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 表明新经济政策成效十分有限
据统计,苏联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卢布增加到1965年的20.54亿卢布。苏美贸易在1960—1964年间也增长了116%。这反映了(  )
A、 欧美放弃遏制苏联政策
B、 美苏冷战并不影响世界贸易
C、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 苏联对外政策调整效果显现
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 左右。这说明(  )
A、 国际合作与协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B、 发达国家的关税降低幅度大
C、 贸易壁垒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 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国际开发协会(IDA)成立于1960年,是世界银行集团附属机构之一,主要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无息贷款,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下图为1981年—2009年IDA总贷款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得出(  )

A、 世行宗旨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 亚非国家成为世行无息贷款的主体
C、 印度是亚洲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国家
D、 落后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世行贷款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北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在金融方面,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


材料二:从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1960年—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