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九年级生物4月统一测试试卷

日期: 2025-04-15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时注重以事实为依据。下列不属于生物学事实的是(    )
A、 小麦根尖生长着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B、 病毒的结构简单,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C、 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也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 爬行动物有性生殖时发生了有利变异,进化成了鸟类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下面关于水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水稻种子萌发时必须要借助肥沃的土壤
B、 水稻植株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镁、钾
C、 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D、 水稻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人的成长是个连续的过程,胚胎时期与青春期是两个重要的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B、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C、 青春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出现第二性征
D、 月经期不能进行任何体育活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
B、 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C、 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
D、 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描写苔藓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有关苔藓和牡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 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 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 “中中”和“华华”这两只猕猴先后在我国出生。下图是“中中”、“华华”和它们诞生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中”和“华华”形成过程中核供体猴为同一只,它们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B、 “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是由精卵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C、 猕猴与人亲缘关系较近,“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有利于促进对人类疾病的研究
D、 “中中”和“华华”几乎没有个体差异,科学研究时可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对象
下列各选项中四个术语分别表示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生素
B、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
C、 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
D、 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

综合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竹常被赋予高雅、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竹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其地下茎上有很多芽,可发育成为竹笋,进而长成新的植株, 所以竹常成片成林出现。

竹虽常见,但见到它开花的时候却不多。其实竹是有花植物,竹的花很小,没有明显的花瓣和鲜艳的颜色。每朵花都有3枚雄蕊和1枚隐藏在花朵内的雌蕊,当完成传粉受精后,就能形成种子。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在天气干旱、植物衰老等情况下,竹会通过开花结籽的方式延续后代,而开花后的竹则将枯死。

北京紫竹院公园是“南竹北移”的典范,公园陆续引进50余种竹,形成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早园竹婀娜多姿,妩媚秀丽,是主要的观赏竹种。但它们容易遭受蚜虫等害虫的危害,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公园技术人员做了如下调查研究,结果见表 1。

表1  竹林生长环境对蚜虫发生的影响

地点

竹林密度(株/m2

通风条件

蚜虫数量(个/叶)

东门内南侧

5.75

17.86

青莲岛南侧

6.00

21.33

青莲岛北侧

4.00

8.50

明月岛东侧

3.36

较差

17.58

根据调查结果,公园针对性地进行了常规的药物防治,害虫消退率明显提高。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人工助迁了蚜虫的天敌,如瓢虫和草蛉,进行生物防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