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应用主要依赖国外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地面应用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核心技术,相关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重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2013年印发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材料二:
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校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同时芯片产业链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摘编自新华网《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2018年5月19日)
材料三:
表一:北斗与GPS基本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 | 北斗 | GPS |
所属国家 | 中国 | 美国 |
发展过程 | 1994年启动,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12年建成北斗二代,已完成亚太组网,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 | 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成,1994年全面建成。已覆盖全球,目前第三代GPS在研 |
定位精度 | 民用:10米(最新一代芯片达2.5米) | 民用:10米 |
用户范围 | 主要军用,民用正在普及 | 军民两用 |
表二:北斗相较GPS的优势
比较项目 | 说明 |
三频信号 | 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
境内监控 | GPS系统监控站全球分布较均匀。受地拔限制,北斗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境内,这反而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 |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
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
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缅句、泰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多国相继采购北斗产品,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在当地创下口碑。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摘编自《中国北斗怎样服务全球》,《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