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是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一再警告:“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献之却当耳旁风,他早就巴望着能赶上父亲。
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觉得自己写的字和父亲写的没什么两样。这时,王羲之走进书房,献之连忙拉住他的手问道:“父亲,您看我写的字和您写的一样吗?”王羲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说:“拿去给你的母亲看看。”
献之拿了这张纸兴冲冲地跑进后堂,一把拉住母亲嚷道:“母亲您快来看,这个字像不像父亲写的?”母亲接过纸仔细端详起来,高兴地说:“我儿的书法确有长进,这个字真像你父亲写的了。”献之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连忙问道:“母亲您快说说,哪些像父亲写的?”母亲指着一个“太”字下面的一点说:“就是这一点写得像,简直就是你父亲写的!”
王献之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涨得通红。他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转身回书房了。
从此以后,他听从父亲的教诲,记住了这个“太”字的教训,勤学苦练,写完了18缸水,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大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