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5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 2013 年底中国还有 8249 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习近平指出,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1 日 “人才网”)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
这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
据了解,再有的农村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
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
有一个单身汉被确定为“五保户”后,不愿住进养老院,而要求政府给他无偿盖三间砖瓦房,不盖就动用上访手段。有一个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发后都是痛醉一番,没几天就吃光花光。
由于低保成了“福利”,人人都想“争”,加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对村干部误会很深,稍有不满意就找茬谩骂。同时,村民因为争抢低保矛盾尖锐,不仅影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庄的“精神贫困”。
(摘编自 2016 年 12 月 12 日“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