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生产工具 | 经营方式 | 农业技术 |
西周 | 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
战国 | 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