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岳飞”条说:《满江红》词“不见于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中,至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袁纯所编《精忠录》始加收录,故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今人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等,皆对此词作者、作年提出疑问。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此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实非后人所易伪托”。
笔者认为,根据八十年代两个重要发现,完全可以判定这首词是岳飞所作。一是1980年12跃,河南汤阴岳王庙中发现了一块嵌在墙上的《满江虹》词碑,为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庠生王熙所书。虽然词的末句作“朝金阙”,与明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为杭州西湖岳墤石碑所书《满江红》末句“朝天阙”不同,其实“金阙”犹“天阙”,都是对皇帝居住的京城宫殿的美称。岳飞冤死后,奸贼秦桧及其党羽长期窃据相位,而后来的蒙古贵族也压抑汉族的民族英雄,《满江红》赖民间代代相传,因而出现异文是难免的,也是可是理解的。
岳飞死后三百多年,形势才出现转机。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掳走,以后历经代宗、宪宗、孝宗约七十年,为明朝的中衰时期。皇帝宠信宦官,政权常不稳定,蒙古族连年不断地侵袭掳掠,时局舆,“靖康之难”以后非常相似,动员全国上下奋起抗敌卫国就成了党务之急,岳飞才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岳飞被害后,朱仙镇人民曾听地串连建庙,秘密祭祀。明景泰元年(1450)由政府出面在汤阴修建岳庙,并赐榜曰“精忠之庙”。同时,又将杭州祭祀岳飞的“褒忠衍福寺”改名为“岳王庙”,并赐额“忠烈”。这一切可以初步判定《满江红》只能是岳飞所作。
1986年,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收集到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从中发现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题为“舆祝允哲述怀”的《满江红》及祝氏的和作。这首词与今傅《满江红》字句多有雷同,当是岳飞在后来特定环境中改定此词的基础。
关于此词的写作年代,历来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当是作于绍兴十年(1140)秋。这年七月,在郾城,颍昌两仗中岳家军击溃了金兵的主力,岳飞话其部下曰:“直抵黄龙府,舆诸君痛饮耳!”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进军汴京时,高宗和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立即退兵。岳飞在无可奈何,极度悲愤中,改写原作,成就了这首壮怀激烈的千古绝唱。
那些认为是明人拟作的人,除了把作者、作年视为最大疑点以外,退认为“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也是可疑的。其实中国共有三座贺兰山。一般词家都认为岳飞词是指宁夏的贺兰山,“借指金人占领下的西北一带”。但是当时它属于西夏,宋金并未在那里打过仗,岳飞何必去踏破它呢,而江西赣州的贺兰山,与岳飞“直捣黄龙府”的素志背离,肯定舆此词的写作无关。河北磁州的贺兰山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岳飞曾在此驻守经年,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这里就成了抗金的主战场。所谓“踏破贺兰山缺”最有可能指此处。
至于《金陀粹编》未能收录此词,则是因为岳珂编集时尚未发现。《满江红》一词湮没民间三百年,至时势需要时才重新现身。
(摘编自陈非《<满江红>(怒发冲冠)只能是岳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