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信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因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 习近平在亚渊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