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榫卯的专题阅读
[材料一]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部分叫样,四进部分叫卯,凸的榫嵌入凹的卵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榫卯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波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它一经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这种技术是古代木匠必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卵的结构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
[材料二]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作用。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这是因为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归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不可破。
榫卯的结合形成极其简单,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物终如一体。
[材料三]榫卯结构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花草山石之间等,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材料四]榫卯结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在不管是建筑还是家具,榫卯结构的使用都越来越少了。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榫卯结构造价太高。榫卯结构只能使用在实木上,它对材料的挑别增加了榫卯构建的成本。另外榫卯结构要求榫的厚度小于卯的宽度0.1~0.2mm,如果榫的厚度大于卯的宽度,装配时容易使卯裂开。因此,这种高精度的加工,也增加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它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