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自16世纪以来,世界科学中心从意大利(1540-1616)开始,英国(1640-1730)、法国 (1770-1830),德国(1814-1920)、美国(1920-今),历经四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成机制》
材料二:诺贝尔奖的诞生,正好见证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的转移。从1900年到1920年,德国人共斩获19个自然科学奖项,1919年赢得了当年度所有科学奖项。二战后美国人改写了诺贝尔科学奖的游戏规则,仅1941年至1960年就拿下了44个奖差不多占到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诺贝尔科学奖,与世界格局同时而动》
材料三:二战后,日美欧盟和OECD国家的国内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都较为稳定地在高位徘徊。日本的投入力度远超其他发达国家,日本内阁于2001年通过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政府研究开发经费上预定投入GDP的1 %,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了40%的科研投入,这可能是引起其诺贝尔奖井喷现象的一个关键要素。
——摘编自潘龙飞、周程《步入大科学时代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