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
王佐良
①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刻画它们的决不是一双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②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文学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
③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因此,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④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至甲骨文,出现了为王室服务的专业书法家,不仅一笔一画的刀功手法让人赞叹,而且结体布白的清晰概念使一片片刻满文字的甲骨展现出气象万千的整体美。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书法,或挺拔峻峭,或雍容典雅,有天禀元气之象,令人震撼。古代文字书写的变化常常和朝代的更迭紧密相连。殷商之后,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器,金文出现繁荣,金文其实已不仅是“文”,而且有“字”,汉字极大地丰富了。相比甲骨文,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汉字经历了从简到繁的成长嬗变。然而,终有一天,它会回归到简。秦扫合六国,一统天下,汉字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也开始了由繁到简的转变。隶书的出现,使汉字平民化了,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兢兢业业,刻意创新,汉字书法之美始现千姿百态的绚丽景象。追求书法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大家如群星闪耀,为世人所仰望,“一字难求”“墨宝”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人们用尽一切华美绚烂的辞藻赞颂书法作品,“纤纤兮如新月出于天涯,落落乎犹众星列于云汉”(孙过庭《书谱》)。从上层阶级到平民百姓都刻苦学习书法,留下了很多“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佳话。
⑤近来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我甚以为不可。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汉字的真美在于简,网络时代的汉字将更加简化并愈益展现其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