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爱情等待;第二类是政治等待;第三类是伦理等待。这三类不同的等待主题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各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与哲学内涵,而且都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创作者“有待而等”的理念。

从时间维度上分析,一方面等待能够体现时间的漫长与易逝的悖论美,另一方面等待的结果带有不确定性,等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然而,正是因为这一过程,才能够充分见证主体欣喜、焦虑、期待以及失望的多重、复杂情感,这些情感的流露是人类本质的象征,因此这一过程自然而然也就具有了超越的美感。从空间维度上分析,等待也就意味着主体与其对象在时间距离以及空间距离上有了隔绝,而时间距离以及空间距离也会造就心理上的距离。如若心理上的距离带有审美的无功利性,那么等待期间的苦涩意味也会被淡化,这种意境下的等待主题往往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的美感。从心理维度上分析,等待的最初是以希望开始的,而等待的结果是让人无法预料的,带有不确定性。等待的主体往往体验到的是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双重感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等待主题的表述是最为深刻与彻底的,总而言之,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等待主题的研究在当前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等待主题体现在各类小说、诗词以及戏剧的创作中,可以说等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社会中,男子的地位高,女性的地位相对比较低,因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也缺乏话语权。在一切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中,女性常常扮演的是“深闺怨妇”的角色。由此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的文学作品中刻画的是女性独倚高楼穷目眺望的情形,在无数次的眺望之中,她们的红颜渐逝。从这一角度分析,女性的存在感无形之中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强化,往往等待成为了女子的人生意义,对于一些在红颜逝去也未等来归来者的女性而言,她们的人生是悲哀的。李清照的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充分体现了古代女子等待的苦楚。

等待的主题在古代诗歌中也极为常见,很多诗人借助等待这一主题来刻画他们心中复杂与矛盾的情感。与等待主题密切相关的诗句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等待过程中那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使广大的读者在读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说这句整体情感表达的是对友人的约定,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那种期盼的心情。

戏剧小说也是体现等待主题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几千年来,我们可以从各类小说中感受到对等待故事的描述。其中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与《水浒传》也涉及等待这一主题。《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的,常常以泪洗面,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在等待中消磨了青春年华,对爱情的等待以及对祖母为自己做主的等待,最终在等待中丧失了自己与贾宝玉的美好爱情。林黛玉面对爱情只是一味地等待,不会自己主动积极地去追寻,再加之她的优柔寡断,才造就了她悲催的人生。《水浒传》描写了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梁山的108位好汉为了爱情,为了仕途,为了伦理与封建传统体制做斗争,但是最终他们在等待中消磨了青春,换来了满身惆怅。

等待的过程既是漫长的,同时又是易逝的。等待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坚守,这一坚守的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那些忠于一生对爱情的等待、对君王的等待往往令人歌颂、赞叹。在感知等待主题作品带来美感的同时,人类体验世界的触觉会渐渐转移到人类本身,那么文学作品便无形之中具备了感性以及诗意化的美学特征。

从一些等待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在等待的过程中审美的时间会被拉长,那么伴随着季节的变化,一些文人骚客便开始做出敏感的反应,像“自古逢秋悲寂寥”“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都是这一主题思想良好的写照。等待不仅仅是指时间上的消磨,更多时候体现在广袤空间上的守望。古代深闺怨妇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涉及等待这一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距离产生美,时间上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地域上的距离以及心理上的距离刻画了审美无功利性的特征。

以等待为主题的表述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比比皆是,无论是游子、文人骚客还是深闺怨妇的女子都在等待中经受了灵魂上的煎熬,等待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自我价值感比较缺乏,于是在漫长的等待以及守候中,文人学子便借助文学作品这一载体来抒发他们自身的情怀。

(摘编自张艳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鉴赏》)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