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中国的汉代,棉花作为一种稀少的原料,其制成的纺织品相当珍贵。当时棉织品只在王公贵族之间流行,平民百姓很少见到这些东西。……唐玄宗时期,棉花由西域开始转向中原移植。因棉织品质地好、舒适度高、吸水通气性能优良,得到百姓的喜爱。宋朝时期,棉花制成的衣服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较多地出现,元代以后的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引导民众种植棉花,逐渐确立了棉花经济作物的地位。
——摘编自王铭《棉花历史漫谈》
材料二: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15世纪以前,棉花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这个贸易网络当中包括殖民者在加勒比海的棉花种植园、从非洲强行贩运而来的奴隶、远洋运输等……18世纪后期的棉纺织工业技术发明,与全球贸易体制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棉花帝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作的手工)失业……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①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李鸿章于1878年筹建,机器设备购自英美两国。1890年投产,获利颇丰。1893年毁于大火重建后更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②1912年后更名为三新纱厂。因外有日厂挤压,内部管理陈腐,多年负债,1931年三新纱厂抵押给英商汇丰银行,后卖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成为申新第九棉纺织厂。
③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量机器被破坏毁损,幸存的机器设备,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抗战胜利后又遇战火,濒于瘫痪。
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予贷款,联合购棉,委托加工,代纺代织,申新九厂重获新生。1954年上海的申新各厂先后申请公私合营。1966年申新九厂更名为上海第廿二棉纺织厂。
——摘编自龚树标《艰难卓绝的历程——纪念上海机器织布局125周年》
⑤1978-2019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稳步开放的步伐,棉纺织业发展迅猛发展。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从无到有……纺纱和织造产能、纱线和棉型织物产量、棉制纺织品出口量、棉纺织年投资额、装备水平、安排就业人数及拥有的技能人才等均居世界前列。
——摘编自朱北娜《改革开放40年之中国棉纺织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