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言还是与散文语言相似的。然而古诗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难分难舍造成了它自身的窘境,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人们的“约定俗成”而使诗歌意义的展开过程过分清晰,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完整正常而使意义过分明确,虽然这种符合人的思维与语言习惯的诗句容易让人感到自然、质朴、亲切、熟悉,但是它也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当人们习惯了这种平直流畅的诗句之后,不免又会由习惯变为淡漠。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变得更像诗歌,怎样才能更好地构造一种与散文全然不同的诗歌语言世界呢?

从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令人想起俄国形式主义诗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谢灵运诗的“典丽新声”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歌质直、自然语言习惯的有意矫正。他的诗里越来越少用虚字、多用对语、讲究韵律、善镶丽字等趋向,使诗歌语言大大变形,并影响了一代诗风;沈约、谢跳、周颂、刘绘等人“务为精密”的努力与“八病”说的提出,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镐,逐渐完成了对日常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过程。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是“歪斜”“别扭”“弯曲”了的语言,“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因此,当古诗经过漫长岁月仍以它一成不变的、与散文语言相近而不能引起人们新奇感的语序讲述着各种内容时,人们就感到了变革诗歌语言习惯的意义。同时,中国古诗的主题多集中在人与社会(道德与功业)、人与自然(死亡与永恒)、人与人(爱情与仇恨)这些“老生常谈”里,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衰亡了。因此,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象更新(自然山水中的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感)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逐渐把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距离拉开,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而省略与错综正是构成这一形式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省略(如古诗中常见的“我”“汝”等主语代词,“于”等时空位置介词,“乃”等判断系词,“之”等助词,“乎”“也”“焉”等句尾虚词)。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副词、介词在诗中的逐渐消失,使时空位置模糊了,因而“直线的过程”还原为“平列的组合”,时间空间一下子变得无限广阔;主语性代词的逐渐消失,使诗句的视觉角度模糊了,读者可以从这边看那边,可以从那边看这边,这种“视角转换”即视点游移构成了电影蒙太奇的奇异效果,使诗境处于一种不断的叠变之中。

其次是词序的错综。省略使诗句结构关系松散,关联词逐渐消失,就像本来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下子松散开来一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松动了,因而词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意蕴复杂,包容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与意义的互摄性。以杜甫《旅夜书怀》为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诗人的所思所见,依照日常语序,应是——

微风(吹动)岸(上)细草,

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自矗立)。

或者是——

微风(吹动着)细草(之)岸,

独(立)夜(中的)危樯(之)舟。

或者是——

岸(上的)细草(在)微风(中摆动),

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立)。

这里,省略的成分不仅有表示处所的介词“在”,表示方位的“上”“中”,表示从属关系的“的(之)”;还有谓语动词“吹动”“矗立”,这样,诗境便“还原”为物象平列杂陈的这种“生成转换”为语言之前的视觉印象,并由此发生了理解的歧义,平列错陈的视觉印象使读者更贴近诗句中的自然境界,理解的歧义则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白”,而诗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与朦胧的意味么?

(摘编自葛兆光《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材料二:

每个艺术家都要创造形式来表现他的思想。有些人以为形式最好不谈,歌德说过,文艺作品的题材是人人可以看见的,内容意义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把握,至于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认为每一个艺术家必须创造自己独特的形式,而事实也是如此,十个艺术家去表现同一个题材,每个人表现的形式一定不同。要使内容更加集中、深化、提高,需要创造形式。所谓形式主义,变成形式的游戏,歪曲了形式的本质。没有创造性的形式,很可能不美,不能打动人心。艺术品能够感动人,不但依靠新内容,也要依靠新形式,假若观众无动于衷,那才是形式主义。真正的艺术家是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自然要有内容,要有饱满的情感,还要有思想。艺术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艺术家不是赤裸裸地表达,而是让人探索无穷,几百年以后还有影响。讲来讲去,一句话: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形式的创造,所谓形象就是内容和形式。

(节选自宗白华《艺术形式美二题》)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