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正读初三的小帆是“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忠实粉丝,他正参与粉丝团的义务科普工作,以下是他搜集的“三科”资料。本文的“三科”指科研、科幻、科技。

中国“三科”腾飞,让世界刮目相看

【材料一】科研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9日在北京发布了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热点论文世界占比持续增长,数量首次排名第1位,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我国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继续保持在第2位,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保持在第1位。

(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

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各学科论文在2011—2021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根据《报告》,裁至2022年9月,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808篇,占世界总量的41.7%,数量比2021年统计时增加了19.3%,世界排名升至第1位。美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730篇,居第2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4.9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27.3%,数量比2021年统计时增加了16.2%,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占世界份额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为7.85万篇,占世界份额为42.9%,仍居第1位。

2021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顶尖期刊有18种,2021年共发表论文3.21万篇。其中,中国发表2045篇学术论文和述评文章,排在世界第2位,与2020年持平。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2021年共有371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22.87万篇。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8.0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35.2%,排在世界第1位。

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22个学科中,中国在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5个领域排在世界第1位——比上年度增加了农业科学领域,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地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综合类、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10个领线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

根据《报告》,2021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为14.92万篇,比2020年增加0.46万篇,增长3.3%。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4.4%。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68.3%,合作伙伴涉及173个国家(地区),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2021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国际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532篇,增长9.7%,涉及的主题为粒子与场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多学科物理研究、核物理研究等。

(节选自《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排名升至第1位》,有删改)

【材料二】科幻

从科学到科幻,再从科幻到科学,这场文艺作品与科学科技的碰撞,创造出了无数的意想不到,国家级科学家团队全程护航国产科幻影视向世界远航鸣笛,在这个过程中,也向更大的受众群体播撒了科学的种子。

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2》有宏大的叙事场景,比肩世界的科幻场面,影片中出现了一款垂直起降的“歼20C”战斗机,体现我国科幻迷与军事爱好者对于拥有一型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的期待。

那么具有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特殊飞行器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短距、垂直起降飞机是一种能够垂直或在很短距离内起飞和着陆,甚至可以在狭小场地垂直起降,并能快速飞行、具有典型固定翼飞机特征的一类飞行器的总称。该装备既有比肩固定翼飞机的作战能力,又对起降条件要求较低,可在空间狭窄的甲板、简易机场、公路甚至简单修整的平地上完成起降作业,大大提高了战时部署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

完成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的设计与研制不仅需要大推力发动机,还需要研发轻质、高效的升力推力与姿态控制组合系统。在大气扰动、地面效应、“喷泉”效应,以及燃气吸入的不利影响下,做到精准的姿态与位置控制,实现安全、快速的过渡飞行,这对飞行综合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实际飞行试验前,需要开展悬停系留试验,获取悬停状态的气流场,评估动态姿态控制能力等。因此为实现飞机的设计与研制需要,需要技术体系、系统设备与试验配套条件的同步跨越式发展与革新。

“你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中国人在航空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节选自《(流浪地球2〉中的飞机:“歼20”垂直起降的奥秘》,有删改)

【材料三】科技

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高端芯片模块、中国自主研发疫苗、高精度工业六轴机器人、5G智慧灯杆、AR智能制造产品系统……10月2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外国专家们纷纷驻足观看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实物、模型,感受中国科技创新的非凡成就。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阿米尔侯赛因·卡拉移兹安表示,此次展览为在华外国专家提供了相互交流、了解中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过去十年取得的进步,他对于中国在太空探索和新冠疫苗研发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

“中国科技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西班牙籍专家胡安告诉记者,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已应用于他所从事的考古领域,同时,5G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让他在中国的生活非常便利。

(节选自《中国十年成就:举世瞩目 惠及全球》,有删改)

【材料四】科技、科研与科幻一一刘慈欣谈“三科”(节选)

科幻作家刘慈欣对未来的科技、科研与科幻如何看,怎么想?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

问:未来科技有望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或者哪些科技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刘慈欣:3D打印技术发展潜力巨大。3D打印技术的成功实现,意味着人类不仅能从网络上下载数据和软件,还能从网络上下载硬件。虽然3D打印技术热门,但有较为棘手的问题待处理。比如,复杂的东西能否打印出来?即使打印出来,成本会有多高?如果3D打印技术成熟,它会彻底改变人类的商业模式,对商品经济结构与生产、流通环节造成巨大影响。

问:未来科研的方式会怎样?

刘慈欣:随着科学探索深入,科学研究开展的成本越来越高,需要的实验设备投入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科研项目只有国家才能承担,这个和以前不一样。比如,牛顿那个时代,科学实验的设备投资是比较小的,现在不是这样,有的科研项目投入高达上百亿元,这么多的钱靠个人是肯定无法承担的,甚至靠某个公司也难以承担。我认为未来还是以大规模、大工程、群体性协同完成。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