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汉语表达的滋味泯灭于动辄“死去活来”的流行语
徐默凡
①近来,不少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一点点小成果就是“ yyds(永远滴神)”,一点点小激动就是“awsl(啊我死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嘲讽说一句“绝绝子”总没错……
②上述流行语的语义共性都是极度夸张,语不惊人死不休,靠极致性表达实现大众广泛传播的效应。其实,日常语言中的高程度表达也很常见,汉语中的相关词语就有“很”“非常”“特别”“极其”“厉害”等,但是网络语言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极致表达大量涌现,带有浓烈的夸张色彩;二是随意使用最高级,导致语义贬值严重。这些极致表达和传统的程度副词相比,因为其生动形象的隐喻属性,无疑具有更大的新鲜感和更大的冲击力,但是也带来了语词世界的“通货膨胀”。
③我们来考察一下 yyds的演变过程。yyds最早出现在电竞圈,被游戏主播用来赞扬电竞选手出神入化的游戏操作。在出圈以后,yyds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来赞美人物,也可以用来赞美国家、机构、组织,进而扩展到事件、事理、事物等,一切皆可成神。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应的就是“封神”的门槛不断降低,只要略有优点,都可以yyds,比如“高二1班yyds!”“盐水棒冰yyds!”……到了这一步,yyds已经变成了一个口水词,主要用于宣泄情绪,没有太多的表达价值了。
④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成百上千的社交好友,每个人都在社交软件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一个新鲜的用法通过几何级数的病毒式“传染”,在短短一两天内就可以风靡全国。按照语用规律,一个语言形式使用频率越高,适用的场域就会越广,但是语义泛化、语义贬值也就会越严重,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由于变换快速,升级换代频繁,就给我们留下了极致表达汹涌澎湃、势不可当的印象。
⑤网络交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播特点——交际双方不在同一空间,不能交流现场信息。交际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表情达意”,网络交际能“达意”,但“表情”有很大的欠缺。只要细加体察,我们就会发现极致表达是增强网络情感交流的重要补偿手段。极致性词语除了具有程度义以外,更多是在表达情绪,“神”“哭”“死”“疯”“爆”这些语素都富有形象色彩和情感色彩。因为这些情绪不能借助现场因素有效表达,所以只能通过夸张的语义来曲折传递了。
⑥极致词语的泛滥使用,显然会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产生一系列影响。首先,不管什么情况都是最高程度,也就失去程度表达的价值。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件是纷纭复杂的,人物是性格迥异的,事物是千姿百态的,如果都用一句“奥利给”或者“ yyds”来一以蔽之,在失去表达丰富性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表达的精确性。
⑦其次,大量极致词语不仅语义泛化,缺少明确的语义特征,而且在语形上也往往“粗制滥造”,没有语言美感和语言智慧。 yyds、awel只是拼音缩写,“夺笋”“碉堡”是没有营养的谐音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番热闹之后,留下的可能只是满地垃圾。
⑧更值得警惕的是,滥用极致词语会对我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深远影响。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滥用极致词语会诱导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对象,思考问题如果下意识之间跃出脑海的都是极致性词语,就会使我们不再去辨析对象之间的精细差别,不再去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把简单的表达模式强加给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语言的奴隶。
⑨滥用极致词语还会导致思维活动的情绪化倾向。重要的似乎不再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主观情绪的宣泄,长此以往难免使人的情绪表达重于事实表达,甚至忽视事实,把本能的情绪反应凌驾于缜密的理性思维之上。
⑩咬文嚼字,咬嚼的是生活的滋味,咬嚼的是思维的品质。让我们在流行语脱口而出之前,停下来慢慢想一想,是否还有更贴切、更精致的表达?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