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史学界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不管依据哪种观点,到了秦汉时期,最终由现用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确定无疑的,当时蹴鞠已经成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河南南阳出土有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

收藏于南阳汉画馆的《鼓舞》画像石上,左侧男子用膝盖顶鞠球,姿态优美;右侧男子用左脚踢鞠球,矫健利索。《舞乐百戏》画像石则是女子蹴鞠,有一头盘高髻的女子长袖轻舒,双脚各踏一个鞠球,球技颇高。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还有一男一女相向蹴鞠的场景。

唐朝蹴鞠由实心球变成充气的空心球,推动蹴鞠制造技术和竞技规则实现突破性进展。宋代进一步改进制球技艺,采用里缝法缝制鞠球,使球面更加光滑。宋代市井文化繁盛,蹴鞠运动更上一层楼。

(摘编自《文物中的蹴鞠》)

材料二:

蹴鞠运动在宋代风靡天下,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作为娱乐活动火遍大江南北,不亚于今天的巴西。还出现全世界最早的“职业球星”, 一种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运动员”,以及吸纳这些运动员的俱乐部——齐云社,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专门负责蹴鞠运动的推广,定期组织比赛。此外,齐云社还订立协会章程,制定规则礼仪,考核球员技术等级等,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雏形。

宋代的皇帝和官僚都是球迷,在全民蹴鞠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王者玩家。最为人熟知的高俅就是著名球星之一,球技之高堪称梅西。因为当时踢得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而被提拔做了高官。宋朝不断涌现出球技惊人的蹴鞠运动员以及皇家球队。除了踢球赛,蹴鞠运动在盛大节日庆典以及外交活动上,都会进行精彩的表演赛。

宋朝蹴鞠更注重观赏和技巧性。宋人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做出高难度动作。另一种玩法是单球门蹴鞠,称为“筑球”,球场中间设置一个球门,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穿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由球头开球,队员们轮流不落地花式颠球,使“球终日不坠”,最后射门。进球多者得胜,它的规则和今天的足球比赛相似。

(摘编自《带你了解古代中国的足球运动!》)

材料三:

明代多位帝王为“蹴鞠迷",明宣宗朱瞻基即为其一。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揭示了明代宫廷娱乐活动的场景,其中就包括蹴鞠。画面中,开阔的场地上,由几名宦官组成的球队进行比赛。一名球员左脚抬起,似乎要踢起凌空的“足球”,并作出进攻姿势;而他的对面,一名球员挺胸直立,双手置于身后,手掌交叉相握,左脚做发力状,似乎准备起脚断球。而朱瞻基身着便服,头戴窄檐大帽,正襟危坐于一帐篷内,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朱瞻基曾作诗《蹴鞠》《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四十三):“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此处,“清阴”是指树荫下,“贝宫”是指华丽的宫殿。明宣宗在诗中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抒发了对蹴鞠的喜爱之情。

清朝统治者为满族,而满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为冰嬉,即冰上运动。乾隆帝诗《瀛台雪景》载,“每冬太液冰坚,令入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可反映清代宫廷对冰嬉运动的重视,而蹴鞠与冰嬉的结合,则形成了清代颇具特色的足球活动——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为清代宫廷的主要活动内容,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乾隆帝之《冰嬉赋》载:“复有革戏,其名圆鞠……黄帝作炼戎之俗,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认为黄帝曾用蹴鞠来练兵,而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