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材料二:唐朝时,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那时全国共有军屯992屯,垦田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唐政府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贞观年间,在莆田(福建)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以及国清等塘,总溉田1200顷。这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唐政府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在中央工部置水部郎中和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川渎陂池(河流湖泊)之政令”。据史载,在唐朝前期一百三十多年中,劳动人民修建的水利工程达一百六十多个,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这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水利的发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应的进步,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如连筒、筒车和水轮等。这些不同形式的灌溉工具,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地区,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材料四: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