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

无论在餐厅就餐,抑或居家饮食,来自舌尖的浪费加重了粮食生产压力,给末端餐饮垃圾处理带来困扰。从消费行为来说,餐饮浪费也增加了公众日常开支,不利于消费理性形成。

浪费行为无法优化社会的粮食资源配置,更无法提升公民消费层级,只能造成资源的无端流失。因此,理性的观念应是个人要遵循减量餐饮消费,在日常生活场景、社交范围内,推动节约之风在餐桌落地。只有更多人自觉行动起来,全社会的理性餐饮消费之风才能真正形成。

(选自白毅鹏《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材料二:调研发现,食物浪费主要发生在食用者的“非可控”上,即非量需而供,吃多少供多少,出现严重的“供大于需”。特别是大型聚会,点餐者担心用餐者吃不好、不够吃,尽其样式,量则宁多勿少,用餐者不好劝止,想节俭也不可控。还有一些分餐模式,搞绝对平均主义,如盒饭,不管谁吃、不管有没有胃口和需求,都是那么多,吃不了自然便浪费了。这种“非可控”浪费发生,归根到底与长期以来就餐的模式与习惯有直接关联,吃什么、吃多少,食用者做不了主,控制不了量,使得经济约束作用失灵。所以,从长远上来看,扭转食物浪费惊人的困局,根本的出路还应引导转变就餐的方式,改变聚餐桌席的“吃法”,转向治餐精细化,真正让每个食用者都有吃的自主权,吃什么、吃多少,按需按量点餐取食,有利于控制浪费,也有利于相互监督。

(选自房清江《治理“舌尖上的浪费”从精细治餐做起》,《羊城晚报》)

材料三:《墨子》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和自我负责,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常常是败家败国的前奏。节约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往往和进取、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重视节约,一般就能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节约,意义重大,永不过时。

(选自李玉滑《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四:

(选自《数据看“舌尖上的浪费”》,搜狐网)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