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每个人都携带矫健不凡的运动“基因”
①人类不仅凭借聪明的头脑获得生存优势,还靠强壮体格对抗凶猛野兽的攻击,在大自然物竞天择中遥遥领先,几乎没有任何“天敌”。人类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肌肉,占体重60%。随着生活的舒适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运动技能,我们有必要更加关注运动,了解它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②躯体运动分为反射运动、节律运动和随意运动。
③反射运动由外界刺激引起神经反射来完成,比如眼睛进了沙子就会眨眼,手被钉子扎到就会退缩,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学习,也难以克制。反射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是科学家们研究运动的开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首次提出“反射”这个概念,认为外界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大脑的应答。19世纪,谢灵顿和谢切诺夫通过实验发现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节律运动是按一定节律重复、协调进行的运动。呼吸是典型的节律运动,我们可以叫它停止或开始,但平时根本不用管它。又如走路,刚开始要有“走”的意识支配,走着走着就闲庭信步,不需要去考虑迈左脚还是右脚。节律运动类似于反射,只不过除了受到低位中枢的控制之外,还与大脑皮层之间交换信息,一定程度上受意识的支配。
⑤随意运动是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运动。搬桌子、握手、打乒乓球、写字都属于随意运动,它的指令来自大脑皮层,完成过程中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密切配合。随意运动是人们最熟悉的运动,也是真正由大脑发号施令的运动。通常所说的“运动”绝大多数是指随意运动。
⑥人类的基因缔造出运动系统以及调控运动系统的神经。大脑皮层的52个脑区中的第4和第6区主管运动,称为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由无数个垂直于皮层表面的功能柱构成,每个功能柱的神经元群控制同一关节的若干块肌肉的活动。皮层运动区靠近感觉皮层区,某些动物的这两个区是重叠的,因为运动往往与感觉相关。运动和感觉同属于脑的一般功能,其神经通路相对简单,没有学习、思维、联想那么复杂多变。运动“不高级”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它塑造人的形体、锻炼人的品格,是宝贵的天赋和力量之源。
(摘编自《科普时报》2021年4月16日。作者:王欣。有删改)
文本二:
春暖花开锻炼忙,有氧运动你做对了吗?
做有氧运动主要是为了提高有氧能力 (有氧供能系统的能量供应能力),也就是日常说的“体能”。如何提高有氧能力?首先应该说,只要动起来,都能对有氧能力有所帮助。但要能够真正高效安全地提高有氧能力,还是需要注意四个点:强度、时间、频率以及运动形式。
⑴强度:过低的强度对有氧能力提高有限,过高的强度又容易带来损伤和风险,一般建议选择中等强度,也就是最大运动能力的60%。
⑵时间:在中等强度运动的前提下,每周运动的时间建议在150~300分钟,也就是每天30~6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至少5天。
⑶频率:如果实在工作繁忙抽不出那么多时间,也可以选择高强度间歇的运动方法,也就是1~4分钟高强度运动与1~2分钟低强度运动交替2~4次/组,每日1~2组。要注意的是,因为强度高,为避免肌肉与心血管系统过度劳累,高强度间歇运动每周不能超过3次,而且高危人群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练习。
⑷运动形式:在科学选择强度、时间、频率的基础上,运动的形式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开展,慢跑、骑车、游泳、跳绳或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摘编自《文汇报》2021年4月25日。作者:马子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