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面临问题 | 传承人老龄化 |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 人们的认识不够 | 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 |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 缺乏资金 |
不同观点持有者所 占比例 | 52.4% | 47.6% | 65.3% | 38.1% | 61.9% | 59.5% |
【材料二】
平阳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它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木版年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也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的论断。中国最早的张贴画(版画)珍品——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义勇武安王位》即是古代平阳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曾被郑振铎先生誉为“世界版画精髓”。平阳木版年画一度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晋南的美术工作者在农村广泛收集原存的旧版年画,于20世纪50年代酝酿建厂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目前新成立的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大力开展发掘、保护和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平阳木版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神、福禄寿三神等等;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的发祥地,商家为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平阳木版年画包括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桌裙等多个门类,其题材以传统内容为主,画面主题突出,形象夸张生动,色彩明快艳丽,显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给人以豪放洒脱的印象。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