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气象卫星,目前发射了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等系列卫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大气、云、陆地、海洋等情况,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风云一号卫星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01批的FY-1A星于1988年9月7日发射,1988年10月16日由于姿态失控而停止运行;FY-1B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1991年8月5日停止运行。02批的FY-1C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运行时间近5年;FY-1D星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运行时间近10年。风云一号C星因其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而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中国第一颗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的卫星。

风云二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同时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以及重大的气象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风云三号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在FY-1气象卫星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术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具有质的变化,具体要求是解决三维大气探测的问题,大幅度提高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和地表特征遥感能力,从而能够获取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的大气、地表和海表特性参数。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充分考虑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以及环境、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需求,以实现综合利用。风云四号A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静止轨道成像观测和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综合观测,首次采用SAST5000平台,首次实现了我国天基闪电观测;风云四号B星搭载的快速成像仪首次实现全球静止气象卫星空间分辨率最高(250m)的观测,区域扫描仅需1分钟,大幅提升卫星对地观测效率和时空分辨率,是我国气象卫星技术从跟跑、并跑转向并跑、领跑的实践者。

风云卫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气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力量、具有广泛国际声誉的对地观测卫星,被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序列,不仅服务于自身,而且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升了我国及国际最先进的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预报时效和精度,还承担了国际减灾宪章机制的中方值班卫星任务,在国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气象卫星在轨布局(2023)

(摘编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材料二:

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风云三号系列第6颗卫星、中国“风云卫星家族”的第20位成员——风云三号G星(FY-3G,以下简称“小二十”),搭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小二十”作为“风云卫星家族”最年轻的成员,是中国首颗、国际第三颗降水测量专用卫星,不仅搭载降水测量雷达等载荷,能探测到毛毛雨般的降水,而且它的“职场之路”还有点不寻常。目前低轨卫星的轨道一般与地球赤道呈约98度的夹角,“小二十”则与众不同,它选择了与地球赤道呈50度夹角的低倾角轨道运行,外观也与其他风云三号卫星不同。

为何“小二十”如此特殊?因为它的主要观测对象是大气中的降水现象。全球降水主要发生在地球的中低纬度地区,为了集中时间做重要的工作、提高降水观测的时效性,“小二十”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它将进一步发挥低轨气象卫星完备观测网的整体优势,在气象灾害监测领域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风云方案。

“小二十”的升空,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上午、下午、晨昏、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在后续的业务运行中,“小二十”将发挥“独门绝技”,与风云三号晨昏星、上午星、下午星功能互补、相互配合,组网形成完整的低轨气象卫星,将预报精度提高3%左右,将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左右,将气象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有效监测卫星寿命周期内发生在海上的台风内部云、雨的发展过程,为地面提供台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降水的高精度观测资料,进一步提高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效能。

(摘编自郑莹莹、马帅莎《中国第20颗风云卫星“小传”:不走“寻常轨道”,能测毛毛细雨》)

材料三:

2022年,在气象预报预测领域,我国卫星资料同化占比提升至80%,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等方面,“风云家族”发挥的作用和效益日益显著。

它们赋能美好生活。在黑龙江,正在规划打造的黄金旅游廊道计划中已经纳入对风云气象卫星的期许;在上海,卫星云图等产品接入城市“大脑”,用“智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在江苏,浓雾起时,奔驰在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上的车辆能及时收到管制信息、获得安全引导,这离不开基于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大雾识别算法支持……面向康养、文旅、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场景不断拓展。当“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冬奥会中国健儿在“家门口”的赛场向奖牌发起冲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彰显中国自信……来自“风云家族”的守护从未间断。

它们融入全球业务。打开“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专网,不同颜色的图标勾画出一张覆盖1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晴雨表,这是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卷上的图景之一。如今,风云气象卫星观测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实时共享。当菲律宾洪涝、汤加火山喷发等灾害发生时,风云气象卫星跟踪观测、及时服务,构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在国际合作领域,风云气象卫星更承载着“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近五年,参与风云气象卫星培训的国际用户超1000人次。“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气象能力建设的贡献,彰显了中国的全球担当”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

(摘编自叶奕宏《“风云”群星闪耀守望万家灯火——风云气象卫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